李原简述;
地处美丽富饶的豫东平原腹地,柘城县县城西10公里处,有着黄河文化历史瑰宝,闪烁着悠久商业文明之光的古老土地。她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灿烂,博大精深。李原,一座在改革开放的春风细雨中焕发了青春活力,在新世纪经济建设全面提速中迅速崛起,在改革开放,务实,开拓发展时代大腾飞中崭露头角的现代文明之乡。
李原---故称李连寨,连寨集是一个古老城寨,四周有城(寨)墙,高6米有余,宽8至10米,城墙外有护城河(护城墙深沟),叫海子,沟宽7--8米,深3--4米,沟水清沏透明,沟周围长有垂柳,柳树上常宿百灵鸟.黄莺,沟内有蒲草和芦笋,还有鱼虾.每到夏天柳树枝繁叶茂,鸟语花香,莺歌燕舞,好一派历史文化名寨、商人商业发祥圣地,有着古老历史文化,而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乡镇。
现为李原乡政府驻地,全乡人口43150人,民族主要是汉、回、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00人。截至2006年12月31日,辖21个行政村.李原村,后营村,方庄村,朱刘村,姚楼村,苏庄村,魏桥村,大胡村,柳庄村,鲁庄村,候楼村,刘菜村,赵楼村,郑寨村,丁口村,前彭村,庙东村,大陈村,尹庄村,阎口村,王瑞元村. 邮政编码:476231。行政区划代码:411424。区号:0370。本乡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3°C,年降水量为720.7毫米,无霜期217天。李原交通十分便利,206省道从西南进入南门出东门,直达柘城,从早到晚车辆行人不断,路上有过路班车东达商丘,徐州,青岛.西南达漯河,平顶山,南阳及湖北武汉,襄樊.荆州等地.....北门紧靠商周高速公路.形成了南门省道北门高速公路,李原夹中间的局面.
李原;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空气宜人,资源丰富,物华天宝。特产丰饶,五谷俱全,六畜兼备。盛产小麦、玉米、三樱椒、棉花、烟叶、花生、反季节无籽西瓜、大蒜、水果、黄牛、生猪、山羊及泡桐、杨树等物产。清脆无渣的胡芹,不翘不裂的泡桐,汁浓味醇的大蒜,香辣皮厚的三樱椒.
历史文化;
李原历史悠久,文绪锦长.起原于春秋战国时代,形成集寨,据《古史考》载:“陈之秋邑,朱襄史之邑”,给以明确提出,朱襄都于邑地陈(指陈州)。又据《寰宇记》载:“柘城为朱襄氏之邑”,给以指明了地点,在当时的李原属陈州地。李连寨(寨)城墙的东门外,有故陵及庙宇,陵墓庙宇前面有石人,石马,石狮子,石猴.石羊及石头大象等等,一大片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动物,排列在石人的左右两边.那时的李连寨十分威武雄壮. 这些古代城(寨)墙,古迹,解放初期,还都完好地保存着,可以见到四门城楼.城(寨)墙及城墙外的护城海沟,年龄大一点的村民都能讲述,在土改前夕,还曾见到石人的头和左臂,被劈去一半,民间曾留传故事,传说石人半夜起来偷油吃,被家人逮着用刀劈去半个头和一只胳膊.
但都毁于那个动乱年代,石人石马等凡是石头的,全部挖出拉去烧成了石灰,庙宇捣毁,砖瓦盖成现在的医疗卫生院,寨墙都扒去填海沟,南门,西门城墙的海沟,被商(丘)至淮(阳)运河(人工挖掘)的土填平,只有北门至东门,东门至南门海沟还留存一段古迹,部分也在近些年推平,建成了李原南商贸街,不过现在还能找到几段护城河---海子,已是不完整的积水坑.但城(寨)墙已经见不到了.....全部都盖上了房屋.有的栽上了树木或种上了庄稼.
李原南门外0.5公里处;方庄西地即现在的砖瓦窑场,曾有战国时代古墓挖掘出土,也是在那个动乱年代搞深翻土地,因庄稼长势差,不知是谁想了个鲜点子,把地翻深点,1米左右,结果挖出了好多古代棺墓,当地村民都管它叫苍老墓,当时也不知道是古迹,墓的周围是用青砖砌的,比现在的砖又厚又大,比较苯重,墓内存有古代陶器.碗,茶具等比较粗糙,当时就把它砸碎了,满地都是,粮食衣物都烂了,具一位当地老人回忆说;不知道还挖出什么东西,有人说还有什么珠子等,我是过了几天后才去看的,已经毁坏的不成样子了,那时我还小,看到苍老墓心里还挺害怕的.再往前走300米的地方,在50年前还可见到的一片废墟,但不知是什么朝代的,土墟上净是些碎砖瓦块,陶瓷碎片,也不长庄稼,具传那片废墟叫凡庄户.现在已不存在了,都种上了庄稼,李原的西门,有红场,即是刑场,解放后枪毙人还多在那里.
地处美丽富饶的豫东平原腹地,柘城县县城西10公里处,有着黄河文化历史瑰宝,闪烁着悠久商业文明之光的古老土地。她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灿烂,博大精深。李原,一座在改革开放的春风细雨中焕发了青春活力,在新世纪经济建设全面提速中迅速崛起,在改革开放,务实,开拓发展时代大腾飞中崭露头角的现代文明之乡。
李原---故称李连寨,连寨集是一个古老城寨,四周有城(寨)墙,高6米有余,宽8至10米,城墙外有护城河(护城墙深沟),叫海子,沟宽7--8米,深3--4米,沟水清沏透明,沟周围长有垂柳,柳树上常宿百灵鸟.黄莺,沟内有蒲草和芦笋,还有鱼虾.每到夏天柳树枝繁叶茂,鸟语花香,莺歌燕舞,好一派历史文化名寨、商人商业发祥圣地,有着古老历史文化,而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乡镇。
现为李原乡政府驻地,全乡人口43150人,民族主要是汉、回、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00人。截至2006年12月31日,辖21个行政村.李原村,后营村,方庄村,朱刘村,姚楼村,苏庄村,魏桥村,大胡村,柳庄村,鲁庄村,候楼村,刘菜村,赵楼村,郑寨村,丁口村,前彭村,庙东村,大陈村,尹庄村,阎口村,王瑞元村. 邮政编码:476231。行政区划代码:411424。区号:0370。本乡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3°C,年降水量为720.7毫米,无霜期217天。李原交通十分便利,206省道从西南进入南门出东门,直达柘城,从早到晚车辆行人不断,路上有过路班车东达商丘,徐州,青岛.西南达漯河,平顶山,南阳及湖北武汉,襄樊.荆州等地.....北门紧靠商周高速公路.形成了南门省道北门高速公路,李原夹中间的局面.
李原;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空气宜人,资源丰富,物华天宝。特产丰饶,五谷俱全,六畜兼备。盛产小麦、玉米、三樱椒、棉花、烟叶、花生、反季节无籽西瓜、大蒜、水果、黄牛、生猪、山羊及泡桐、杨树等物产。清脆无渣的胡芹,不翘不裂的泡桐,汁浓味醇的大蒜,香辣皮厚的三樱椒.
历史文化;
李原历史悠久,文绪锦长.起原于春秋战国时代,形成集寨,据《古史考》载:“陈之秋邑,朱襄史之邑”,给以明确提出,朱襄都于邑地陈(指陈州)。又据《寰宇记》载:“柘城为朱襄氏之邑”,给以指明了地点,在当时的李原属陈州地。李连寨(寨)城墙的东门外,有故陵及庙宇,陵墓庙宇前面有石人,石马,石狮子,石猴.石羊及石头大象等等,一大片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动物,排列在石人的左右两边.那时的李连寨十分威武雄壮. 这些古代城(寨)墙,古迹,解放初期,还都完好地保存着,可以见到四门城楼.城(寨)墙及城墙外的护城海沟,年龄大一点的村民都能讲述,在土改前夕,还曾见到石人的头和左臂,被劈去一半,民间曾留传故事,传说石人半夜起来偷油吃,被家人逮着用刀劈去半个头和一只胳膊.
但都毁于那个动乱年代,石人石马等凡是石头的,全部挖出拉去烧成了石灰,庙宇捣毁,砖瓦盖成现在的医疗卫生院,寨墙都扒去填海沟,南门,西门城墙的海沟,被商(丘)至淮(阳)运河(人工挖掘)的土填平,只有北门至东门,东门至南门海沟还留存一段古迹,部分也在近些年推平,建成了李原南商贸街,不过现在还能找到几段护城河---海子,已是不完整的积水坑.但城(寨)墙已经见不到了.....全部都盖上了房屋.有的栽上了树木或种上了庄稼.
李原南门外0.5公里处;方庄西地即现在的砖瓦窑场,曾有战国时代古墓挖掘出土,也是在那个动乱年代搞深翻土地,因庄稼长势差,不知是谁想了个鲜点子,把地翻深点,1米左右,结果挖出了好多古代棺墓,当地村民都管它叫苍老墓,当时也不知道是古迹,墓的周围是用青砖砌的,比现在的砖又厚又大,比较苯重,墓内存有古代陶器.碗,茶具等比较粗糙,当时就把它砸碎了,满地都是,粮食衣物都烂了,具一位当地老人回忆说;不知道还挖出什么东西,有人说还有什么珠子等,我是过了几天后才去看的,已经毁坏的不成样子了,那时我还小,看到苍老墓心里还挺害怕的.再往前走300米的地方,在50年前还可见到的一片废墟,但不知是什么朝代的,土墟上净是些碎砖瓦块,陶瓷碎片,也不长庄稼,具传那片废墟叫凡庄户.现在已不存在了,都种上了庄稼,李原的西门,有红场,即是刑场,解放后枪毙人还多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