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心理问题”
近年来,因为陷入某种显然的怪局,不由想起以前见过的一些人。
我的一个同学,跟我讲过一位古怪的邻居。楼上楼下住,每逢经过,总是觉得似乎楼下邻居的门后边藏着什么人,因为总听见有人咳嗽了一声、或者跺脚、或者轻声的骂。到底藏着什么人呢?终于有一天发现门开了一个缝,门后边的猫眼里,原来躲着的那位窥视他们上下楼的人,正是那位邻居。自那天起,他上下楼时,就会小心一点。再后来,渐渐愈演愈烈,甚至发展到上下楼时,莫名其妙地,就出来吐一口。此种古怪行径,自然常人难以理解。找周边的熟人了解,原来此公乃是一个有心理问题的人士。
还有一位,三天两头投书政府部门领导,不是一次两次的偶然,而是持续多年的已经近乎投书专业户化了的情况,并非总是有关私人,而大多是这样那样的政策建议。一开始领导批示有关部门,按语激情洋溢,下边自然是屁颠屁颠的办了;第二次,批语由激情洋溢转换为官样文章,下边考虑了一下,还是办了;第三次,领导按一般群众来信处理,下边不再理睬;第四次转为办公部门代为处理,人们开始觉得此人有病。终于发展多年,此人渐渐成为公安局需要特别管理的人物,紧跟着,人们渐渐也就一致认为他有心理问题。
另外,我原来上学的时候,有时会碰见教室里坐进来一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着旁听。大家都不认识,坐着听,听着听着,忽然积极发言,谈论专业问题,所说已经明显过时和陈旧,但显然先前是做这方面工作的。因为上课听课的都不认识,说了也就说了,大家经见已多,并不为怪。但同一两个人见过一些次数,且不止在一种课目、一个专业的课程上见过以后,心里不免开始觉得可能老人并非学者,应该属于原来的学者,挨过多年的整以后,专业荒废了,多年向隅,所作所为连基本生存的方面,都一再受到割离和孤立,遑论科学研究。到老来终于解脱问题人物身份困扰,却仍然时时惦念那一段年轻时代搞科研的时光,来和比自己小去很多的老师、小去更多的学生一块听一听、说一说。在她或他属于怀旧,在学生们看来,见的次数多了,不免觉得可能多多少少有一点心理问题。
近年来,因为陷入某种显然的怪局,不由想起以前见过的一些人。
我的一个同学,跟我讲过一位古怪的邻居。楼上楼下住,每逢经过,总是觉得似乎楼下邻居的门后边藏着什么人,因为总听见有人咳嗽了一声、或者跺脚、或者轻声的骂。到底藏着什么人呢?终于有一天发现门开了一个缝,门后边的猫眼里,原来躲着的那位窥视他们上下楼的人,正是那位邻居。自那天起,他上下楼时,就会小心一点。再后来,渐渐愈演愈烈,甚至发展到上下楼时,莫名其妙地,就出来吐一口。此种古怪行径,自然常人难以理解。找周边的熟人了解,原来此公乃是一个有心理问题的人士。
还有一位,三天两头投书政府部门领导,不是一次两次的偶然,而是持续多年的已经近乎投书专业户化了的情况,并非总是有关私人,而大多是这样那样的政策建议。一开始领导批示有关部门,按语激情洋溢,下边自然是屁颠屁颠的办了;第二次,批语由激情洋溢转换为官样文章,下边考虑了一下,还是办了;第三次,领导按一般群众来信处理,下边不再理睬;第四次转为办公部门代为处理,人们开始觉得此人有病。终于发展多年,此人渐渐成为公安局需要特别管理的人物,紧跟着,人们渐渐也就一致认为他有心理问题。
另外,我原来上学的时候,有时会碰见教室里坐进来一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着旁听。大家都不认识,坐着听,听着听着,忽然积极发言,谈论专业问题,所说已经明显过时和陈旧,但显然先前是做这方面工作的。因为上课听课的都不认识,说了也就说了,大家经见已多,并不为怪。但同一两个人见过一些次数,且不止在一种课目、一个专业的课程上见过以后,心里不免开始觉得可能老人并非学者,应该属于原来的学者,挨过多年的整以后,专业荒废了,多年向隅,所作所为连基本生存的方面,都一再受到割离和孤立,遑论科学研究。到老来终于解脱问题人物身份困扰,却仍然时时惦念那一段年轻时代搞科研的时光,来和比自己小去很多的老师、小去更多的学生一块听一听、说一说。在她或他属于怀旧,在学生们看来,见的次数多了,不免觉得可能多多少少有一点心理问题。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b00d5ae664380cd7e61ea2e59145ad14/9c16fdfaaf51f3deb4fc1c3295eef01f3a29791d.jpg?v=t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