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吧 关注:1,415贴子:8,491

(转)帖木儿的军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帖木尔的军队以突厥—伊朗—蒙古裔为核心,大量的游牧骑兵是他的大军中最好战的力量所在,此外定居的封建领主们以及城市管理者们也负责提供部队,城市民兵体系,即所谓的萨巴达尔民兵(sarbadars)也是帖木尔军中稳定而不可或缺的力量。


1楼2014-03-31 19:55回复
    帖木尔治下民族成分,宗教信仰成分复杂,在边界地区如特兰索克萨尼亚(Transoxania),不仅有穆斯林们,还有天主教徒,黄教徒(萨满)以及波斯传统的索罗亚斯德教徒,这种民族构成的复杂性也充分反映到帖木尔的军队组成上。如1402年的侵略安那托利亚的军队就包括了来自于特兰索克萨尼亚(Transoxania),土耳其斯坦,印度和伊朗的不同民族,帖木尔死的那一年率领的东征明朝的大军成分就更复杂,包括了特兰索克萨尼亚(Transoxania)人,察哈台突厥人,呼罗珊人,来自于伊朗的曼赞达拉尼斯人(mazandaranis)和西斯达尼斯人,阿富汗人,来自于安那托利亚的土库曼人,阿扎贝亚尼斯人(azarbayjanis),来自于法尔斯的波斯人,伊拉克人---可能还有亚美尼亚人。


    2楼2014-03-31 19:56
    回复
      游牧部落始终是帖木尔军队的中坚力量之一,他们大部分来自于特兰索克萨尼亚(Transoxania),分别由40个宣称有察哈台蒙古血统的突厥化东伊朗部落提供。根据部落大小实力的不同,他们分别提供不同的军队,由他们自己的军官艾玛克(AYMAK)率领,各自提供的军队中有一队可谓精英。此外还有从蒙古时代就流传下来的戈尔沁卫队(或科尔沁卫队),到了帖木尔治下,当地的戈尔沁已经几乎发展壮大为一个独立的部落了。


      4楼2014-03-31 19:58
      回复
        15世纪的时候特兰索克萨尼亚还有大量的伊朗语系的人民,萨巴达尔民兵(sarbadars)主要就从他们当中选拔出来,在察哈台可汗试图夺取特兰索克萨尼亚的时代,正是他们的血战保卫了撒马尔罕,作为奖励,帖木尔把他们的领袖全部封为“革新者”。帖木尔相当看中这种民兵体系,于是他还从邻近的呼罗珊大量招募人员组织这种部队,这种步兵民兵可谓帖木尔帝国中负责城防与攻城的重要力量。


        6楼2014-03-31 19:59
        回复
          对于战俘的态度,帖木尔也有一些比较复杂的看法,一方面他胜利之后大肆屠戮,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忠诚死战而遭生擒的战士他又相当看重,希望把他们招致麾下。在《帖木尔的制度》一书里记录了帖木尔曾说过的这样一段话:
          “那些对他们之前的主人始终怀有忠诚的士兵们可以得到我的友谊,当他们走过我的大旗之下时,我将为他们的优异和忠诚而对他们进行褒奖,而那些擅离职守,背弃自己的将军的懦夫们如果出现在我眼前,我将把他们看做一群最恶劣的恶棍而决不留情。”


          7楼2014-03-31 19:59
          回复
            期待,赞赏勇猛的敌人似乎是帖木尔军的传统,在围攻阿勒颇期间,一个马木鲁克王朝的叙利亚战士重伤无数,据说光是头上就有30几处剑伤以及其他伤,还不算他身上受的伤,这个战士躺在死人堆里,满身是血,还剩最后一口气正走向死亡,他被带到帖木尔之前,据阿拉伯史学家伊本.塔格里.伯尔迪记载: “帖木尔深为这个战士的勇猛和坚韧感到惊叹,要求立刻用最好的药物医治这个之前从未见过的叙利亚士兵.”


            8楼2014-03-31 20:00
            回复
              为东征中国做准备,帖木尔曾将击败的恰拉.巧云鲁(黑羊王朝)以及东安那托利亚的黑羊土库曼人大批大批的迁往撒马尔罕以便控制.土库曼人是突厥穆斯林,另外还有许多天主教信仰的亚美尼亚人一同迁来特兰索克萨尼亚(Transoxania),他们当中大部分定居于当地,留在城市里的做个手艺活,留在乡村的就务农耕地,渐渐的,他们大部分都与本地人混同了,少部分留在军队中服役,于是他们也一同带来了许多带有亚美尼亚风格特色的武器和其他物品,神秘的法蒂哈.壁画----据说是帖木尔时代早期的壁画中就曾生动描述许多.这些被征服的势力的领袖们也逐渐发现跟着帖木尔混更有出路,以至于像原本天主教信仰的格鲁吉亚王不惜改信伊斯兰教,恰拉.巧云鲁在被击败后被强制要求加入帖木尔军,而他们的竞争对手, 阿克.巧云鲁(白羊土库曼王朝)则主动要求结盟,共同征伐安那托利亚。


              9楼2014-03-31 20:01
              回复
                外国人为帖木尔服务的情况,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巴伐利亚贵族侍卫约翰•希尔特贝格(Johann Schiltberger),1396年尼科波利斯之战他被奥斯曼土耳其人俘虏,被苏丹雷霆巴耶济德一世收罗,后来1402年安卡拉之战,他又作为奥斯曼方士兵被帖木尔俘获,他服侍帖木尔祖孙三代,逃回德国后写了本书记录他的传奇经历。威尼斯贵族尼科拉.德.孔蒂跟随一趟前往远东的贸易之旅经过,然后就留在了帖木尔的宫廷,跟随帖木尔参加了很多战役,直到1444年才返回威尼斯.他也把他的经历写成书广为流传,还得名”14世纪的马可波罗.”


                10楼2014-03-31 20:01
                回复
                  组织
                  帖木尔军的组织结构与同时代的突厥—伊朗—穆斯林国家有着差别,倒与铁木真军和蒙古西方三大汗国军队的组织结构有一些相似.无论是帖木尔的中央军还是地方军,弓骑兵永远是数量最庞大的存在.地方军不受地方领导人的挟制而直接听命于帖木尔,只要帖木尔一声令下,地方军招呼都不用打一声随时就可以开动.就像其他中世纪军队那样,帖木尔军的数量弹性很大,不太好确定,据帖木尔自己所说,1391年打金帐汗国也好,准备东征明朝也好,20万左右大军对他而言似乎是常有的事情.


                  11楼2014-03-31 20:02
                  回复
                    帖木尔一改传统的察哈台汗国军事结构,为了防止潜在可能的竞争对手的壮大,他采取了不少分权办法,原来的察哈台贵族们都给他迁移到那些新征服的根基不稳的地区去,帝国的核心部分只交给自己的铁杆支持者和家族成员掌管.帖木尔除了发展传统游牧弓骑以外,还大力发展步兵,以及着力培养那些很难从游牧部落招募到的,优秀的攻城,城防的军工人才.许多术语依然保持着突厥或蒙古的风格,如伊儿”IL”或乌鲁斯” ULUS”,指的是较大的部落团体;吐门TUMEN,相当于万人队;哈扎拉HAZARA,来自于古波斯语,后为突厥人和蒙古人所延用,指的是千人队;千人以下的不同军事单位分别称之为不同的和硕(QOSHUN).就像之前的蒙古人一样,帖木尔军也是十进制,十人,百人,千人,万人这样的计量不同级别的军队.一支奥尔杜(ORDU)军可以被分做许多的法乌(FAUJ)单位,如果是预备役的话,则被分做不同的哈沙尔.这种轻装,机动力突出的突袭,骚扰部队在帖木尔西征安那托利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军官们的军衔也很死板,高级指挥官们被称为”萨达尔”(SARDAR),这个出自波斯语的词后来经巴卑尔流传到印度,英国人来征服莫卧尔王朝又了解了这个词,于是流入英语,演化至今变成了英语中的sirdar ,依然指的还是高级指挥官的意思,萨达尔等级的指挥官多半是指挥万人队以上的部队,千人队的指挥官被称做艾米尔和明巴西斯,百人队的长官则是余兹巴西斯,然后昂巴西斯就是指挥十人小队的小军官了,奥斯曼人在这方面也多有类似.


                    12楼2014-03-31 20:04
                    收起回复
                      图为 受中国绘画风格影响的波斯绘画
                      描绘的是2名帖木儿时代的骑兵


                      13楼2014-03-31 20:04
                      回复
                        帖木尔在接手察哈台汗国之时就面临着对当地突厥察哈台贵族的处置问题,他采取的策略是将察哈台贵族们安置到半封建的穆斯林地区,给他们的领袖分封军事封地.到了帖木尔的继承人时期,这种封地被称为 “素余加suyurgha”,跟突厥—波斯伊斯兰世界的伊克塔,奥斯曼人的提玛尔有不少共通之处.跟欧洲封地不同,这种封地土地所有权依然在君主手里,随时可能充公,贵族所享有的只是土地收益权,税收权,管理权等诸多使用权,而贵族们付出的代价就是承担军事义务,这点跟传统的伊斯兰伊克塔封地又有所区别.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厄,俺是说莫非汗土,不过这种封地是可以因袭继承的,只要君主没有发话要收回去,贵族们自可以代代相传.许多素余加封地很大,甚至可能包括了整个帝国行省或某个大型城市.帖木尔军实行定薪制,军人的工资,退役士兵的养老金都可以从各省财政里支出.需要时从人民中征募畜牧,由统治者信赖的贵族负责统一照料.


                        14楼2014-03-31 20:05
                        回复
                          帖木尔军也是大量使用战象的军队,虽然在伊斯兰世界,北非世界,南亚世界使用战象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帖木尔军在中东战场上的许多战役中可是让战象发挥了极大作用.西班牙使节如此描述这些战象: ”这些战象身着好似节日盛装一样的披挂,皮肤被漆成红色,绿色或其他颜色,象背上有一座小木堡,木堡用丝绸覆盖,木堡的四个角各插有一面旗帜,木堡里有5到6名战士,象颈上还骑着一名操控战象的人.战象被削短的象牙上牢牢绑着两把大刀一样的刃器(战象,剑齿虎合体),它们被训练成通过一系列的小跳和急步调整阵型,使之始终保持在并排位置反复向敌阵冲杀,话说虽然中世纪2全面战争里的帖木尔军那像坦克一样的炮象给很多玩家留下了很多惨痛回忆,但事实上历史上的帖木尔军没见记载说有炮象。


                          15楼2014-03-31 20:06
                          回复
                            阅兵也是帖木尔军的重要一环,有的阅兵是在本土举行,但大部分的阅兵都是在占领区.1391年,帖木尔就曾在金帐汗国的腹地,乌拉尔山脉南侧举行大阅兵以震慑占领区人民,每一部都高举着他们的牛尾或马尾旗接受检阅.帖木尔穿着全套礼服,带着镶嵌着红宝石,配有貂皮装饰的金冠参与仪式.每个士兵带着他们的长矛,锤矛,短刀,皮盾,弓和装有30支箭的箭袋参加阅兵.有的士兵配双刀,长的挂左边,短的挂右边,精锐重骑兵们配备全套战马护甲,有的还带着套索.这次大阅兵进行了两天,在一声铜鼓的敲打声中结束,最后所有参与者一起用突厥语大喊:”Surun!!(苏瑞,意为猛攻,冲锋)”作为结尾.帖木尔还有一次著名阅兵活动是在安卡拉大战之前,在安那托利亚的西瓦斯举办的,所有部队的护甲,马鞍,箭袋,腰带,矛上的三角旗,盾,大旗分别被涂成红紫黄白等多种颜色以示区分.就像阿拔斯王朝以来的许多伊斯兰部队一样,帖木尔军也有军服。


                            16楼2014-03-31 20:06
                            回复
                              帖木儿的骑兵部队


                              17楼2014-03-31 20: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