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轮滑运动具有容易普及,技术简单易学,趣味性强,强身健体效果好等特点。因此,轮滑课是倍受广大高校学子欢迎的大学体育课程。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绝大多数刚入学的大学生在中学期间都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培训,轮滑课教学基本上是从零起点开始的。如何在轮滑课教学中既能做到保证学生安全,又能顺利地完成轮滑课教学任务,还能不断提升轮滑课的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位一线轮滑课教师共同面临的难题。
1教师高超的轮滑课课堂管理能力是提高轮滑课教学质量的前提因素 由于轮滑鞋的特殊性,学生在穿上轮滑鞋后就无稳固的支点。因此,只要是穿上轮滑鞋,危险系数就增大了。在轮滑课教学中,学生的起立、坐下、滑行、停止及集合等都是极易发生危险的时刻。所以,对于轮滑课来说,教师高超的轮滑课课堂管理能力,既是学生安全的重要保障,又是轮滑课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前提因素。
1.1将“安全、无损伤”原则贯彻于课内教学和课外练习之中 教师不但要将“安全、无损伤”原则贯穿于整个轮滑课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中,同时还要将“安全、无损伤”原则贯穿于学生的课后练习之中。在每节课的轮上练习前,需反复向学生灌输与强化“安全、无损伤”的思想与意识,同时还要在每节课结束时的讲评中,反复提醒学生课后练习也要有“安全、无损伤”的思想与意识。
1.2 一切行动听从指挥 首先,要将一切行动听从教师指挥与调动这项特殊管理制度列入轮滑课课堂教学常规之中。为此,第一堂轮滑课的教学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第一堂轮滑课教学中,教师就要向将全班学生讲明轮滑运动及轮滑课的特殊性,向全班学生宣布轮滑课特有的课堂教学常规。对于个别自控能力差、做不到一切行动服从指挥的学生,教师必须明确告知学生,如果要继续上轮滑课,课上就必须做到一切行动听从教师指挥,如果实在做不到的话,就要尽早劝其转项。
1.3严格执行轮滑场滑行常规 严格遵守轮滑场地滑行规则,禁止反方向滑行、横穿跑道,横排手拉手滑行,滑行中切忌突然停止或变换滑行方向。在场地中央练习时,也要沿着逆时针方向滑行。在场地内休息时要原地不动,不能随意改变位置与方向妨碍他人的滑行。不论你轮滑水平高低,在学习中始终要量力而行,给自己留有余地。不要使劲用力、蹬地和摆臂,切记慢发力、慢蹬地和慢摆臂。
1.4 适时用语言或哨声向学生传导危险信息 学生在做轮滑练习中,教师要适时用语言或哨声反复提醒安全要点或危险信息,如做轮上准备活动时“上体立直、边走边滑、不摆臂、不要用力蹬地。“直弯道滑行时“屈膝、弯腰、抬头”,“抬头、保持间距、放慢速度”。 1.5静态休息慢节拍集合原则 由于轮滑运动及轮滑课的特殊性,学生从集合-练习-休息再到集合-练习-休息的学习过程中极易发生伤害事故。为此,在整个轮滑课轮上教学中,从学生开始穿轮滑鞋的起立、集合、练习、停止、休息坐下再到集合、练习、停止、休息坐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严格贯彻静态休息慢节拍集合原则。
1.6限速限距限向限员管理法 由于轮滑运动及轮滑课的特殊性,加之绝大数学生的零基础,再加大班教学等实际情况,为此,在轮滑课教学中适当适时限制学生滑行的速度、间距、方向和人数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做轮上准备活动,速度为走滑的速度,方向为同一走滑方向,(场地如果是2个篮球大小)纵队练习前后学生间距2-3米,左右学生间距4-5米,人数为30-35左右。如做直弯道练习,速度为慢速滑行,方向为同一慢速滑行方向,(场地如果是2个篮球大小)纵队练习前后学生间距5-6-8米,人数为10-15左右。另外,练习速度、人数、间距和方向如何限制,还需根据具体练习内容、学生水平及场地大小等条件,适时微调。
2 教师娴熟的轮滑课教学过程掌控能力是轮滑课教学质量提高的核心因素 轮滑课教学过程的实施是提高轮滑课教学质量的核心。任何理念、思想、原则、方法是空洞的,而在轮滑课教学过程实施中,教师对轮滑课教学全过程的掌控能力是核心的核心。
2.1先清理场地后教学 首先,要选择相对封闭的教学场所或场地。其次,教师要亲自带领学生检查场地情况,将场地上的树枝、树叶、烟头、石子、纸片等垃圾清理干净,清除一切安全隐患。这样做,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又能为轮滑课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2.2先教会学生自我保护方法后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在整个轮滑课教学中,教师要不厌其烦地提醒学生:只要穿上轮滑鞋后,就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刻提高警惕,保护自己,同时也不要伤害他人。每个人都要各自为政,相互间要各自独立的安全空间。一旦出现危险情况,要立即收腿团身下蹲,控制好整个身体的平衡即可。如果速度过快,同样要迅速团身侧滚翻,以免头部受伤。 2.3 教学场地地面选择由易到难 从目前实际情况看,绝大多数刚入学的大学生在中学期间都没有接受过轮滑方面的教学和培训,轮滑课教学基本上是从零起点开始的。因此,学生对轮滑运动既好奇又害怕,如果一开始就在水泥或沥青场地练习,极易发生伤害事故。建议练习场地选择的顺序依次为草地、软塑胶、地板、硬塑胶、水磨石、水泥、沥青场地。
2.4教学顺序安排循序渐进 轮滑课技术教学顺序:先陆地徒手模仿教学后轮上原地教学再轮上行进间教学;先分解后完整再分解再完整教学;先直道教学后停止法教学再弯道教学。 轮滑课教学内容顺序:先站立、踏步、行走后走滑;先被动牵引滑行后主动滑行;先高姿势滑行后低姿势滑行;先直道滑行后弯道滑行;先单蹬双滑后单蹬单滑;先不摆臂滑行后背手滑行;先双摆臂滑行后单摆臂滑行。
2.5精示范精讲解精练习 由于轮滑课自身的危险系数较大,再加上轮滑课中学生体力消耗的很多,教学中应通过精示范精讲解精练习的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运动量,适时注意休息。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做到一看即明,讲解要做到一点即通,练习的选择要做到一练即灵。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周一次轮滑课的有限教学时间内收获到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3 教师自身精湛的轮滑运动技能是轮滑课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动力因素 对开设轮滑课的教师来说,不仅需要有扎实的轮滑基础理论知识,了解轮滑运动规律,熟悉轮滑课教育教学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具有精湛的轮滑运动技能,用自己正确、标准、优美的技术动作去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征服学生,使学生对轮滑技能产生学习欲望,才有可能持续激发起学生课上课下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教师深谙轮滑课情感教学艺术是轮滑课教学质量提高的有力措施因素轮滑课教学不仅是一种双边的认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双边的情感活动。轮滑课情感教学艺术是普通高校轮滑课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的课堂教育教学技艺,并始终伴随其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正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轮滑课教师情感教学艺术的实际运用能力是普通高校轮滑课教师提升轮滑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5 过硬的轮滑课教学条件是轮滑课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物质基础因素 良好的轮滑课硬件设施条件是教师实施轮滑课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如轮滑场或其它可作轮滑教学用的场地设施,其规模、层次和水平必须与轮滑课的定位、教学规模、培养目标相匹配,这是提高轮滑课教学质量最基本的保证。良好的轮滑教学训练场地设置条件,不但能改变教师的工作环境,还能改善学生练习的条件,还能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自然也有利于轮滑课教学训练效果的提高。
6 良好的轮滑课教学环境是轮滑课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因素 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这一定的时空条件就是有形的和无形的特定的教学环境。有形的教学环境包括学校所处城市的轮滑自然环境,校园轮滑场地设备和布置是否齐全、合理与整洁,以及当地当时的气候与温度变化,等等。无形的教学环境包括学校所处城市的轮滑气候、校园轮滑氛围或社会轮滑风气、学生轮滑集体环境以及具体的轮滑课堂学生轮滑学习风气环境。优良的轮滑课教学环境是一种潜在的教学力量,是提高轮滑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普通高校轮滑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师轮滑课课堂管理能力、教师轮滑课教学过程掌控能力、教师轮滑运动技能、教师轮滑课情感教学艺术、轮滑课教学条件和轮滑课教学环境等6个关键因素息息相关,若想提高轮滑课教学质量离不开各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只有各个因素共同发力,并达到最优化的程度,方能收取最大的教学效果。
1教师高超的轮滑课课堂管理能力是提高轮滑课教学质量的前提因素 由于轮滑鞋的特殊性,学生在穿上轮滑鞋后就无稳固的支点。因此,只要是穿上轮滑鞋,危险系数就增大了。在轮滑课教学中,学生的起立、坐下、滑行、停止及集合等都是极易发生危险的时刻。所以,对于轮滑课来说,教师高超的轮滑课课堂管理能力,既是学生安全的重要保障,又是轮滑课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前提因素。
1.1将“安全、无损伤”原则贯彻于课内教学和课外练习之中 教师不但要将“安全、无损伤”原则贯穿于整个轮滑课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中,同时还要将“安全、无损伤”原则贯穿于学生的课后练习之中。在每节课的轮上练习前,需反复向学生灌输与强化“安全、无损伤”的思想与意识,同时还要在每节课结束时的讲评中,反复提醒学生课后练习也要有“安全、无损伤”的思想与意识。
1.2 一切行动听从指挥 首先,要将一切行动听从教师指挥与调动这项特殊管理制度列入轮滑课课堂教学常规之中。为此,第一堂轮滑课的教学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第一堂轮滑课教学中,教师就要向将全班学生讲明轮滑运动及轮滑课的特殊性,向全班学生宣布轮滑课特有的课堂教学常规。对于个别自控能力差、做不到一切行动服从指挥的学生,教师必须明确告知学生,如果要继续上轮滑课,课上就必须做到一切行动听从教师指挥,如果实在做不到的话,就要尽早劝其转项。
1.3严格执行轮滑场滑行常规 严格遵守轮滑场地滑行规则,禁止反方向滑行、横穿跑道,横排手拉手滑行,滑行中切忌突然停止或变换滑行方向。在场地中央练习时,也要沿着逆时针方向滑行。在场地内休息时要原地不动,不能随意改变位置与方向妨碍他人的滑行。不论你轮滑水平高低,在学习中始终要量力而行,给自己留有余地。不要使劲用力、蹬地和摆臂,切记慢发力、慢蹬地和慢摆臂。
1.4 适时用语言或哨声向学生传导危险信息 学生在做轮滑练习中,教师要适时用语言或哨声反复提醒安全要点或危险信息,如做轮上准备活动时“上体立直、边走边滑、不摆臂、不要用力蹬地。“直弯道滑行时“屈膝、弯腰、抬头”,“抬头、保持间距、放慢速度”。 1.5静态休息慢节拍集合原则 由于轮滑运动及轮滑课的特殊性,学生从集合-练习-休息再到集合-练习-休息的学习过程中极易发生伤害事故。为此,在整个轮滑课轮上教学中,从学生开始穿轮滑鞋的起立、集合、练习、停止、休息坐下再到集合、练习、停止、休息坐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严格贯彻静态休息慢节拍集合原则。
1.6限速限距限向限员管理法 由于轮滑运动及轮滑课的特殊性,加之绝大数学生的零基础,再加大班教学等实际情况,为此,在轮滑课教学中适当适时限制学生滑行的速度、间距、方向和人数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做轮上准备活动,速度为走滑的速度,方向为同一走滑方向,(场地如果是2个篮球大小)纵队练习前后学生间距2-3米,左右学生间距4-5米,人数为30-35左右。如做直弯道练习,速度为慢速滑行,方向为同一慢速滑行方向,(场地如果是2个篮球大小)纵队练习前后学生间距5-6-8米,人数为10-15左右。另外,练习速度、人数、间距和方向如何限制,还需根据具体练习内容、学生水平及场地大小等条件,适时微调。
2 教师娴熟的轮滑课教学过程掌控能力是轮滑课教学质量提高的核心因素 轮滑课教学过程的实施是提高轮滑课教学质量的核心。任何理念、思想、原则、方法是空洞的,而在轮滑课教学过程实施中,教师对轮滑课教学全过程的掌控能力是核心的核心。
2.1先清理场地后教学 首先,要选择相对封闭的教学场所或场地。其次,教师要亲自带领学生检查场地情况,将场地上的树枝、树叶、烟头、石子、纸片等垃圾清理干净,清除一切安全隐患。这样做,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又能为轮滑课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2.2先教会学生自我保护方法后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在整个轮滑课教学中,教师要不厌其烦地提醒学生:只要穿上轮滑鞋后,就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刻提高警惕,保护自己,同时也不要伤害他人。每个人都要各自为政,相互间要各自独立的安全空间。一旦出现危险情况,要立即收腿团身下蹲,控制好整个身体的平衡即可。如果速度过快,同样要迅速团身侧滚翻,以免头部受伤。 2.3 教学场地地面选择由易到难 从目前实际情况看,绝大多数刚入学的大学生在中学期间都没有接受过轮滑方面的教学和培训,轮滑课教学基本上是从零起点开始的。因此,学生对轮滑运动既好奇又害怕,如果一开始就在水泥或沥青场地练习,极易发生伤害事故。建议练习场地选择的顺序依次为草地、软塑胶、地板、硬塑胶、水磨石、水泥、沥青场地。
2.4教学顺序安排循序渐进 轮滑课技术教学顺序:先陆地徒手模仿教学后轮上原地教学再轮上行进间教学;先分解后完整再分解再完整教学;先直道教学后停止法教学再弯道教学。 轮滑课教学内容顺序:先站立、踏步、行走后走滑;先被动牵引滑行后主动滑行;先高姿势滑行后低姿势滑行;先直道滑行后弯道滑行;先单蹬双滑后单蹬单滑;先不摆臂滑行后背手滑行;先双摆臂滑行后单摆臂滑行。
2.5精示范精讲解精练习 由于轮滑课自身的危险系数较大,再加上轮滑课中学生体力消耗的很多,教学中应通过精示范精讲解精练习的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运动量,适时注意休息。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做到一看即明,讲解要做到一点即通,练习的选择要做到一练即灵。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周一次轮滑课的有限教学时间内收获到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3 教师自身精湛的轮滑运动技能是轮滑课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动力因素 对开设轮滑课的教师来说,不仅需要有扎实的轮滑基础理论知识,了解轮滑运动规律,熟悉轮滑课教育教学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具有精湛的轮滑运动技能,用自己正确、标准、优美的技术动作去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征服学生,使学生对轮滑技能产生学习欲望,才有可能持续激发起学生课上课下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教师深谙轮滑课情感教学艺术是轮滑课教学质量提高的有力措施因素轮滑课教学不仅是一种双边的认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双边的情感活动。轮滑课情感教学艺术是普通高校轮滑课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的课堂教育教学技艺,并始终伴随其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正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轮滑课教师情感教学艺术的实际运用能力是普通高校轮滑课教师提升轮滑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5 过硬的轮滑课教学条件是轮滑课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物质基础因素 良好的轮滑课硬件设施条件是教师实施轮滑课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如轮滑场或其它可作轮滑教学用的场地设施,其规模、层次和水平必须与轮滑课的定位、教学规模、培养目标相匹配,这是提高轮滑课教学质量最基本的保证。良好的轮滑教学训练场地设置条件,不但能改变教师的工作环境,还能改善学生练习的条件,还能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自然也有利于轮滑课教学训练效果的提高。
6 良好的轮滑课教学环境是轮滑课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因素 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这一定的时空条件就是有形的和无形的特定的教学环境。有形的教学环境包括学校所处城市的轮滑自然环境,校园轮滑场地设备和布置是否齐全、合理与整洁,以及当地当时的气候与温度变化,等等。无形的教学环境包括学校所处城市的轮滑气候、校园轮滑氛围或社会轮滑风气、学生轮滑集体环境以及具体的轮滑课堂学生轮滑学习风气环境。优良的轮滑课教学环境是一种潜在的教学力量,是提高轮滑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普通高校轮滑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师轮滑课课堂管理能力、教师轮滑课教学过程掌控能力、教师轮滑运动技能、教师轮滑课情感教学艺术、轮滑课教学条件和轮滑课教学环境等6个关键因素息息相关,若想提高轮滑课教学质量离不开各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只有各个因素共同发力,并达到最优化的程度,方能收取最大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