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212.242.171.* 2005-7-30 17:07 回复此发言
--------------------------------------------------------------------------------
2 正统中医学与现代中医学的差异
正统中医学是依据黄帝内经为生理学,诊断学,病理学的主要标准.神农本草经为药物使用标准,难经为针灸使用标准,处方标准是以汉朝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及金匮中的处方为主. 过去人们称为"伤寒家"或"经方家"此类为正统中国绝学,时常令病人一剂知二剂已,然而现今 却为数极少,众医皆曰经方过峻,而不敢使用,殊不知熟读以上医书,使用经方何难之有.因为按照六经辨症法,人体一受表症时,只停於表约六天(伤寒论曰一日),过此六天没有好,病就会传入少阳或是阳明,所以必须掌握时机,务必在一有表症时,使用一方一举将之立刻驱除,如此方可以治病於初始,所以我们认为百病风之始,失去此时机,病就会入里,就会产生其他问题了,因此经方的设计都是药简力专,讲究一剂知,二剂已的效果,它非常合於易经的艮卦精神,艮卦就是止之道,按照止之道,就像小孩做错事时,就用砍断他的脚趾来做警惕,如此小孩长大就不可能做坏事了. 经方就像易经的止卦,我们一旦出方,就是雷霆万钧的一击,而训练有素的经方家因为是依照六经来做辨症,不会失误,所以我们辨症奇准,不会失手,所以所有的表症,都是一剂就好,一旦失去时机病邪入里,就会旷日废时了,而温病派运用卫气营血的辨症与温病方就做不到了,现在大陆一位中医博士刘力红,其著作--思考中医--就是由一部很明确的说明了经方家与温病派的不同,他是研究温病出身,他书中所述之医,其外号叫做--田八味--因为此医开处方从不出八味药,故得其称号,这田八味就是经方家,他因为惊讶於其治病的速效,因而反省到经方的优点,也由於他是温病派出身,因此他的体会就很深,就写了这书出来,希望温病派中医醒过来,不要再用温病方了 .
目前台湾以及大陆的中医包含卫生署在内,中药药理方面都是以本草纲目为标准,方剂学是以汤头歌诀 或是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为主,处方依据是以温病条辨为主要依据,大家都知道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论,金匮为中医的经典之作,但是都流於嘴上说说而已,实际上很少人懂得如何真正的使用它 .
大家并不知道著作温病条辨的吴鞠通与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实际上就是把中医误导入万劫不复之地的祸首败类,故自宋,元,明,清以来,中医一直被误解,以为要慢慢的治,中药无效等,加上很多中医偶然一方有效,就以为万病皆可,不知自己研究方向被误导,一昧的开 温病方给病人,从不进修经方,导致病人对中医药无信心,破坏中医的名声.许多中医一生研究温病,认为南方无伤寒,这又是一大误导有志学习中医的人士,数百年来的错误观念引导加上许多愚昧的中医师添油加醋,以至於今日中医不见容於多数人的心中,中医的绝学因此而逐渐失传,至为可惜.
本医学中心的创立,即有鉴於此,将以发扬"经方"为主,吾人及吾之学生必将顷一生之力,发扬正统中医为执志,期弘扬正统中医学於世界,光大中国绝学,让世人皆以中国人为荣.如吾人再不醒悟 ,下一代的年轻学子,要学习正统中医,就必须要到美国来学了.
目前我们诊所只接受已经有执照的医师来接受实际临床训练, 我年龄大了,再不教育下一代,这经方学术我担心会失传,因此回来传授我们的下一代,这就是我要教的=人纪=了,大约耗时两年半的理论教学,其间将交替利用的网路视训会议,来让学生即使在台湾也可以同步的看到我在美国的实际临床,可以听到我对病情的分析与病人服药後的反应,如此就可以做到真正的师徒教授法了,希望将来到处是经方家.
我国在唐朝时代出现一位名医叫做孙思邈 , ㄧ生活了102岁,(西医平均死亡时间是55岁.)他自小开始就博览群书,经史百家学说在20岁时就精通了,之後怀著深厚的 国学根基,进入医学领域,自此ㄧ生就完全投入中医学领域了,不耻下问,到处学习,最有名的著作是--备急千金药方--,--千金翼方--,他在自序中说 : [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剂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观其一生足足有八十年的丰富临床经验,他认为做一位医师必须一生勤於读书,不可荒废,不可参加轰趴,我一生尊汉张仲景与此人,所以我的诊所名汉唐医学中心,其来有自,这位大师的成就自古以来,除汉张仲景外,无人可超越过他,从他一生经历,我们不难看出一位名垂千古的大师,其来有自,他自小就熟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因此才有深厚的国学根基,他的中医学因为是筑基在这个根基上,所以成长後研读中医书籍有何难呢? 我们应该从他的成长过程了解到,要成为一代大师,必须自小训练起,必须具有深厚的国学根底才行. 因此小学的教育很重要,必须自小开始就训练很深厚的国学根底 ,如此将来才有机会出ㄧ代大师级的高手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