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莺莺的退出,成全了晓霜。但这只是明面上的东西,莺莺走,其实还是希望梁萧能挽留,也就是在逼梁萧选择,如果留她,晓霜就得走。举个例子吧,小时候我向爸妈要东西,他们不买,我就不要了,最后他们还是乖乖掏出了腰包。梁萧和柳莺莺互相都知道的很深,梁萧通过她的一个眼神就可以知道她心中所思所想,一嗔一怒也是如此。而柳莺莺也知道梁萧,知道他的性格,却不知道他的过去,所以她不分青红皂白误会了晓霜。是种似是而非吧。
莺莺和晓霜都是好女孩,她们都很聪明,是不分上下的。只是一个用在了做事上,一个用在做人上。孰轻孰重,大家自己掂量。
晓霜买药,想走,但没骗过柳莺莺,又怎能骗过梁萧?柳莺莺准备走时,梁萧现身,其实这就是种暗里的逼迫。她知道梁萧醒着,也明白晓霜走了他会去找。所以她打昏了晓霜,把事情不妨挑明。我留,她走。我走,她留。梁萧没有追,甚至没有拦,只是一个斗笠,寄托思念。梁萧也曾说过是他逼走莺莺的,这也是对的,因为他们彼此了解很深,梁萧知她性子刚烈,自己的优柔寡断,是为她所不喜。
所以说不是莺莺把梁萧让给晓霜,是梁萧自己的选择。说直白些,如果莺莺走时梁萧去拦,晓霜走人,莺莺还会走么?还有人说,梁萧选择晓霜是因为对她的怜惜,责任。或许有这么点因素,但我想说,梁萧也是个人,他也有自己的情感,他不是被让来让去的,从他一怒破襄阳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感性的人,他对自己在乎的毫不含糊。那么,婚姻大事,陪自己一生的人他会因为责任而马虎,随意吗?如果这样,他就不是梁萧了。梁萧选晓霜,是因为被她的爱心所感动。比如佛堂前的誓言,求他不死的诺言,以及为了成全他而迈出的步伐。晓霜善良,不懂梁萧,却能尊重他的意见,他们在一起,梁萧没压力,负担。
梁萧,莺莺的爱是热烈的。晓霜,梁萧的爱情是深沉的,谁又说深沉不是爱?至于那句人老沧海,心在天山,前面还有句今生休去,我想指的应该是人客死他乡,还挂念着天山的人,今生休去,或许是今生再也见不了面。孙子叫梁思禽,这些无一例外都证明梁萧还爱着莺莺。十年前他遇故人,从一个眼神就看出她内心所想,我们该明白,他对莺莺的爱始终未曾变过,否则他不会把一切都记的那么清楚。他和晓霜,或许正应了那谐之道,一正一邪,一善一恶,一强一弱,方为正道?
但我们也要明白,梁萧的儿子叫梁饮霜,饮霜,思禽,呵呵。那些所谓证明,不过泡沫而已。就像书中一句话,“心中是哈达,就是哈达”,只要心中有,何须证明给别人。梁萧始终深爱着莺莺,这点没变,百年不变,千年不变,万年不变,亘古未变!人人心中都不会变。但他也爱晓霜,是两种极端的爱,一个热烈似火,一个深沉如山岳。有人说,因为爱才展示一个淋漓尽致的自我,对晓霜是压抑。但我也想说,正因为爱,才愿意改变自己,给对方一个愿意看到的美。
梁萧个人呢,偏激,极端,人们说他和杨过像,我却不以为然。杨过脾气怪,为人张狂,但他做事有个度,而且把握的很好,是种倾心小龙女。梁萧在两人间迟迟不肯抉择,不是因为优柔寡断,而是因为太善良,因为他知道无论选了哪个,终究有一个会伤,他不愿最亲的两个女子受伤,才选了那个尴尬的局面,自己承受了许多,因为无论哪个走,她都会痛, 他自己也跟着难受,杨过对朋友是一等一的义气,所以有那么多人愿意跟着他,生死与共,连云殊也不认为他是小人。他选择晓霜,确实有些同情在里面,但也有爱。他的善良,在朋友,兄弟间我们看得到,他的张狂,我们在敌人身上见证过,他的豪情霸气,一剑横天证明过······。他的矛盾,读懂的人却很少······
十年之前,莺莺走,他没留(挽留),十年之后,他依旧没有留(停留)。我们也可见一般,他确实爱晓霜,也爱莺莺,对阿雪,只是种说不清的情分,胜于兄弟姐妹,却止步于爱恋,对阿雪,他才是怜惜,感激和愧疚。因愧疚,感激和所谓责任而生情。
他生前只得一身,生后带给莺莺一半骨灰,生前没有相伴到白首,执子之手,死后却能永不分离,共度佳梦,也算不枉。结局,悲凉中有凄美!
曲已至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完>
—作者:易痕、了尘嚣(龙魂)【纯手打, 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