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湘子吧 关注:150贴子:1,435
  • 0回复贴,共1

韩湘和韩湘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韩湘和韩湘子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很有名的一首诗,曾选入人教社初中语文课本。这首诗中的韩湘与传说中八仙之一的韩湘子,颇有点瓜葛。
一般认为,最早记载此事的是唐·段成式,其《酉阳杂俎·草篇》前集卷之十九《广动植》之四《草篇》有曰:
韩愈侍郎有疏从子侄自江淮来,年甚少,韩令学院中伴子弟,子弟悉为凌辱。韩知之,遂为街西假僧院令读书。经旬,寺主纲复诉其狂率,韩遽令归,且责曰:“市肆贱类营衣食,尚有一事长处。汝所为如此,竟作何物?”侄拜谢,徐曰:“某有一艺,恨叔不知。”因指阶前牡丹曰:“叔要此花,青、紫、黄、赤,唯命也。”韩大奇之,遂给所须,试之。乃竖箔曲,尽遮牡丹丛,不令人窥。掘棵四面,深及其根,宽容入座。唯賷紫矿、轻粉、朱红,旦暮治其根。凡七日,乃填坑,白其叔曰:“恨较迟一月。”时冬初也。牡丹本紫,及花发,色白红历绿,每朵有一联诗,字色紫分明,乃是韩出官时诗。一韵曰“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十四字,韩大惊异。侄且辞归江淮,竟不愿仕。
其实,韩愈诗《徐州赠族侄》:“击门者谁子?问言乃吾宗。自云有奇术,探妙知天工。”所道似即为开非时之花事。有趣的是,段只说是“疏从子侄”,韩也只说是“族侄”,均未载名姓。
第一个指名道姓说韩愈这个“有奇术”的侄子叫韩湘的,是北宋的刘斧,他在《青琐高议》前集卷之九《湘子作诗谶文公》中,不仅说:“韩湘,字清夫,唐韩文公之侄也。”而且将花中显一联诗事提前到韩愈出官之前,为湘示先兆,逮愈贬潮州时,途经蓝关,雪中见湘来,乃足成全诗。至明·王世贞稍加点窜,将此事辑入《列仙全传》,韩湘的“户口”遂正式迁入“仙籍”。
显而易见,《青琐高议》所述韩湘子事,乃由《酉阳杂俎》傅会。段书颇多猎奇,有些事根本不可信。所记韩湘事,本已怪诞,刘斧之述,更其不经。“(刘斧)著书多诞妄,故观者例不敢信。”(南宋·赵与时《宾退录》卷六)其后小说家言,辗转增饰,“八仙”定型化,加上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广为传诵,于是那位手捧花篮洒脱飘逸的仙人韩湘子遂被认定为韩愈的侄孙韩湘了。
然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韩湘,字北渚,为韩愈侄十二郎老成之子。少聪颖,强记好文。登长庆三年进士,官至大理丞。《全唐诗》姚合《答韩湘诗》云:“子在名场中,屡战还屡北。”又云:“昨闻过春闱,名系吏部籍。三十登高科,前途浩难测。”则韩湘乃功名中人,非好道者,世传为仙,非其实也。再者,韩愈佐戎徐州,入濠泗节度使张建封幕下作推官,在贞元十五年,时韩湘年仅六岁。后湘父十二郎老成卒,韩愈作《祭十二郎文》,有“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等语,则不仅韩湘未至徐州,即湘父十二郎亦未到过徐州。那个“自云有奇术”的“族侄”焉能是韩湘?抑或韩湘真是“仙童”,韩愈诗中又岂能不着名字?与韩愈同时稍后的段成式又怎能说是“疏从子侄”?清代编的《全唐诗》卷八百六十《仙》下云:“韩湘字清夫,愈之犹子也,落魄不羁。愈强之婚宦,不听,学道仙去。”存诗二首,其一有:“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其二《答从叔愈》则言蓝关事。可见《青琐高议》所说的“愈侄”字“清夫”的韩湘子,殆即韩愈自谓的“族侄”,而非其侄孙韩湘。
传说人物不能等同于历史人物,正如作为文学形象,武大郎就是武大郎,潘金莲就是潘金莲,如果硬要考证出武大郎不是“三寸丁谷树皮”,而是魁伟英俊的美男子;潘金莲也不是淫妇,而是贞烈女子,则难免有“呆鸟”之嫌。但以为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原型就是韩愈的侄孙韩湘,则确乎张冠李戴,搞错了辈分儿。


1楼2013-08-13 23:2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