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影吧 关注:5,839贴子:611,982

【荷影天下】---- 古代知识讲堂之"脂"点江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处】宫斗吧
【传送门】:http://tieba.baidu.com/p/1494085130


1楼2013-07-29 18:18回复
    翻开官方史册《二十四史》,历朝历代,都特地留有“女性板块”,堆列着皇后、贵妃、嫔娥、公主、命妇等与帝王将相有关的女性;而在稗官野史和民间文艺里,留取艳名的又以妓女居多。而我们的美人故事,总是稀少些“浪漫”和“动人”的成分,多了几许沉重的尴尬和变味的风流。《“脂”点江山》重新阐释了千百年来江山和美人之间的恩怨传奇。


    2楼2013-07-29 18:18
    回复
      褒姒  用笑声葬掉一个国家
        《诗经》云: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他们说正是她轻轻一笑,便让一个帝国灰飞烟灭,她真有这样的本事么?
        美人小传
      褒姒,周幽王的宠妃,生卒年不详。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她甚得周幽王宠爱,生下儿子“伯服”。褒姒生性不爱笑,幽王为取悦褒姒,举烽火召集诸侯,诸侯匆忙赶至,却发觉并非寇匪侵犯,只好狼狈退走。后来,褒姒勾结权臣,废申后和太子“宜臼”。申后之父联络鄫侯及犬戎入寇,周幽王举烽火示警,诸侯以为又是骗局而不愿前往,致使幽王被犬戎所弑,褒姒亦被劫掳。
        


      8楼2013-07-29 18:21
      回复
        这个周幽王“爱美人”竟能爱到将“丢江山”视之儿戏,也可谓昏庸得没边没沿,荒淫得登峰造极。在周幽王时代,都城外每五里便置有一烽火墩,如有敌寇来侵则举烽火为号,召集天下诸侯派兵勤王。这本是军国大事,一点玩笑都开不得,可周幽王却有这样的“胆识和魄力”。他真敢。
        且说一日,周幽王与褒姒驾幸骊山,先在骊宫的城头摆下夜宴,然后命令城下点燃烽火台。刹那间,狼烟四起,火焰直冲霄汉,一路烽火随之点燃,夜色中星星点点,逶迤千里,煞是壮观。各诸侯一看烽烟警报,以为敌军来侵,急忙调兵遣将,驱动战车,连夜急急赶来。很快,列国诸侯皆领兵来至城下,来到了却不见敌寇踪影,只见周幽王与褒妃在城上饮酒作乐。这时,城下旌旗林立、战马嘶鸣,各路军马举着火炬,漫山遍野地跑,打探消息,休整人马,一时乱成一团。诸侯们个个顶盔冠甲,全副武装,来了却发现上了大当,不禁面面相觑,又是愤怒又是尴尬。这样大场面的混乱,这样天大的玩笑,终于使得褒姒哈哈大笑起来。
        敢拿军国大事开玩笑,自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后来,周幽王又玩了几次这样的游戏,使得诸侯们不再相信他。等到西夷犬戎叛乱,真的兵临城下,这时幽王燃起烽火,想搬救兵,可各路诸侯以为他又想博取美人一笑,所以都不当回事。于是,镐京很快就被攻陷,周王室的财宝被掠抢一空,周幽王和太子伯服也被乱兵所杀,而他心爱的褒姒则被胡人虏去,不知所终。
          千古一叹
        《诗经》里叹曰:“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这实在高估了褒姒的本事和力量。她的身世纵是神奇,但也只是传说罢了。敢拿军国大事开玩笑,博美人一笑,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难怪褒姒大笑,她是在嘲笑,是在讥笑,是在冷笑这个国君的愚蠢和荒诞罢了。不怪美人,那能怪老天爷么?屈原在《天问》里发出:“周幽谁诛,焉得褒姒?”的疑问,恐怕是最好的答案吧。


        10楼2013-07-29 18:22
        回复
          虞 姬 霸王之痛
            美人小传
          虞姬(?-公元前202),项羽的宠姬,或谓姓虞,或谓名虞。秦末虞地(江苏吴县)人,有美色,善剑舞,经常随项羽出征。楚汉之战,项羽困于垓下(安徽灵县),兵孤粮尽,夜闻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他在饮酒中,对着虞姬唱起悲壮的“垓下歌”,虞姬为楚霸王起舞,含泪唱:“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拔剑自刎。
            


          11楼2013-07-29 18:22
          回复
            美人传奇
            她爱的人
            虞姬所爱的人,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项羽。
            史书上说,他“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据说还长了一双如同圣人“重瞳”的大眼睛,可谓相貌堂堂的伟丈夫是也。年青时,看秦始皇车队浩浩荡荡出行,就敢立马脱口:“彼可取而代也。”真是胆略过人、豪气冲天的奇男子是也。后来,二十四岁便和叔父项梁发事起兵,八年的戎马生涯,他身经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又可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常胜大将军是也。
            当年,他领兵渡黄河救钜鹿,过河后,皆沉船,破釜,烧营舍,持三天口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这种“破釜沉舟”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真可谓亘古鲜有。那时,援救钜鹿之围的诸侯营垒有十几座之多,可诸侯之间不是争吵就是惧怕,没有一家敢轻进,都想坐收鱼翁之利。“及楚击秦,诸侯将皆作壁上观”。项羽领兵九战秦军,杀声动天地,泣鬼神,楚军无不以一当十。作壁上观的诸侯军看了,“无不人人惴恐”。大破秦军后,项羽召见诸侯将领,这些将领们进入辕门,没有一个是站着走进去的,怎么进去的?跪着爬进去的,甚至没人敢抬头看项羽一眼。想想看,吓得身经百战的诸侯将领“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的人物,是何等地英勇?是何等地霸气!
            至到垓下之围,在他生命快要走到尽头的时候,为了证明“天亡我,非战之罪”,他带领仅剩的28骑勇士,在千军万马的包围中横冲直撞,又取得“溃围、斩将、刈旗”的三次胜利。接着,在乌江岸畔,誓死不肯过江东,又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最后身受重伤,汉军将士依然不敢轻易近他。当他看见自己过去的旧将吕马童时,笑道:“你不是我过去的老朋友吗?我听说汉王悬赏千金购我人头,并赏万户封地,我就成全你吧!”语罢自刎而死。大英雄的语气何等蔑视!大丈夫的死法何等悲壮!他宁愿选择有尊严地死,也不愿屈辱地苟活。失败算什么?死亡算什么?他用滚烫的热血和尊贵的头颅,圆满了一个真正霸王的悲剧,献给敌人看,献给朋友看,献给天下人看。
            这就是虞姬深爱的男人,一位赤胆铁心的英雄,一位武功盖世的霸王。


            12楼2013-07-29 18:23
            回复
              英雄的弱点
              然而,正是这么一位大英雄,身上却有着许多令人遗憾的弱点,也正是这些致命的弱点,断送了他的江山、他的美人,还有他自己的身家性命。
              首先,他太过浮躁。太史公在《史记》中记载,他年少的时候,先读书,读不进去,不成,又改学剑,还是不成。他叔叔项梁很是生气,责备他。他倒是振振有词反驳道:“识点字,记得姓名足已,练剑也就是和一个人打架,不足学,要学就学指挥千军万马打仗的本领。”项梁一听,觉得有这样的志气也不错,便教他兵法。起初,他到是喜欢,很有兴趣,可稍微懂得点皮毛,“略知其意”,竟又不肯好好学下去。这种浮躁浅薄的性格,也为他将来的人生埋下悲剧的伏笔。
              其次,他太过残暴。英雄好像都有嗜血的情节,项羽更甚,动不动就杀人。当年,为起兵找借口,不惜砍下会稽太守的人头,后太守府上的人扰乱,他又是大开杀戒,击杀数十百人,遂慑服一方,得精兵八千,开始他征服天下的霸主历程。后来,因为意见不和,又一刀结果了自己的上司“卿子冠军”宋义,威震楚国,再后来,在新安城南,因为担心军队里秦国的降卒不听命,竟连夜出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
              除却爱杀人外,他还爱放火。当初,他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那场大火烧了三个月都没熄灭,据说秦始皇陵也是他派兵焚毁的。另外,他还爱烹吃人肉。初,他在咸阳,把秦宫室全部烧毁,搞得都城破败不堪,又想回江东,向乡人炫耀自己的成功。他还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于是,有人就讽刺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这话令项羽又恼又羞,便“烹说者”,就把说话的人煮了吃。后来,他生擒了一个叫周苛的汉吏,因为他劝降人家不肯,还捎带骂了他几句,他很生气,后果当然也很严重,同样被煮了吃。再后来,他和刘邦打仗,刘邦断了他的粮道,他一急,又将刘邦的老父将放进大铁锅(高俎)里,准备烧了吃。他还派人威胁刘邦,说:“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没想到汉王比他更赖皮,说:“我们曾约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是果真要煮咱爹吃,那就别忘了也分我一杯羹”。后人谈论此事,总是诟病刘邦太过无耻。其实,除却考虑到战场上的心理战术以外,其实是项羽无耻在先,两军对垒,干嘛要拿一个老汉出气呢?而且要不是有人劝,他还真的能干出那种“没人性”的事来。
              相比之下,他的另一次作为,就可爱得多。史说楚汉相争日久月累,相持未决,他便派人对汉王刘邦说:“天下纷争久矣,皆因两人起,现我愿意单独和你决一雌雄,无论胜败,就此不要让黎民百姓跟着倒霉了。”可刘邦笑着回答:“吾宁斗智,不能斗力。”两军交战,一方主帅竟能说出这样憨直的话来,不能说项羽有幽默感,而是因为他太缺心眼。


              13楼2013-07-29 18:23
              回复
                霸王气短 美人情长
                而项羽最大的毛病,便是偶尔心肠好,也是“妇人之仁”罢了。当初,他的老谋士范增辛辛苦苦设下鸿门宴,欲替他一举除掉心腹大患刘邦时,在宴会上是连举佩玉,暗示再三,可他竟然“默然不应”。刘邦佯装委屈地辩解了几句,他竟脑子转都不转,脱口就把曹无伤给出卖了。再后来,在乌江岸边,因为心疼自己的战马,“不忍杀之”,便赐给接他过江东的亭长。这些小事都说明这个五大三粗的楚霸王,在勇敢的外表下,还有一颗温柔的心。
                也许对于一个欲成大事、担当大任的英雄来说,这些“妇人之仁”实在要不得。可对一个女人来讲,大丈夫心肠软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于是,垓下之围,虽然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可一处“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情戏才会隆重上演。
                  


                14楼2013-07-29 18:23
                回复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被困垓下,兵少粮尽,而外面则被汉军重重包围。后在夜里听到汉军四面皆是楚歌之声,不禁失声问道:“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于是披衣而起,独饮帐中。此时英雄末路,心情极为沉重,甚至说非常绝望。这时,看到身边只有自己最宠幸的美人虞姬相陪,帐外寒风中,则是自己心爱的乌骓神驹。不禁联想这些心爱之物马上就会逝去时,不禁悲从心来。于是,慷慨悲歌,歌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吟唱数遍,美人和之。这时,铁血英雄的大丈夫项羽终于流下了大概一生惟一的两行热泪。左右侍卫,也皆泣不成声,不忍看这生死离别的悲凉场面。
                  至于虞姬的结局,正史没有记载。但想象一下,项羽连战马都不忍杀之,何况自己的受妾呢?倒是在汉初陆贾所撰的《楚汉春秋》里,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
                  书上说,当时霸王作《垓下歌》,虞美人和曰:汉兵已掠地,四方楚歌起。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对项羽来说,虞姬所唱,不是死的哀鸣,而是生的激励。尽管现实无情,步步进逼的汉兵与声声凄凉的楚歌已经使楚军到了瓦解边缘,但她仍对眼下发生的一切变化感到困惑不解。这时,霸王的歌声给予她莫大的安慰和最好的解释。面对英雄的失败,她坦然接受了“时不利”的解释,同时,项羽在歌中表达对她的爱意和眷念,也使得一个女人感到莫大的幸福。这位奇女子知道,此时项羽正在一筹莫展之际,虽然痛感失败已不可避免,一生霸业转瞬将尽,可他竟将这些功名荣辱放置一边,只是担忧自己兵败会祸及自己心爱之人,其心何忍!虞姬正是深悉自己男人的苦衷和心理,便主动选择了自杀,以惨烈的死,奉献霸王一片纯洁无瑕的真爱情意,并以此激励项羽可以绝弃顾虑,专其心志,而作求生之最后努力。
                  后来,正如虞姬所愿,项王大发神威,终是杀出重围,也有了求生的机会。然而,也许他觉得自己太过失败,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更可能无法接受没有虞姬陪伴的寂寞日子。没有爱,独活实在没啥意思。所以,这条刚硬的汉子,用同一把宝剑,痛快地自刎而死,随他的美人而去。


                  15楼2013-07-29 18:24
                  回复
                    王昭君 以和亲的名义献身
                    两千多年前,这位美人便以主动的姿态,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自由女性”的中国榜样。为了寻求自己的幸福,主动掌握自己的命运,她以最堂皇的理由和亲匈奴,最直爽的想法献身大漠,并一不小心成为民族交流史上最性感的文化形象。
                      傲然入宫寞然度日
                    王昭君是个沉重的传奇。
                    四大美人中,唯有她以正面的姿态入了史家的法眼。她既不像西施、貂蝉一样,在正史里连个名字都找不到,也不和后世的杨玉环一样,史册里竟融入太多的感情笔墨。在《汉书》里,史学家对于她的表述,笔墨都很严肃、慎重,甚至有些敬重的意味,容不得我们有太多的想象。到是西汉刘歆的《西京杂记》,有些有趣的记载,到是“可补《汉书》之闷”。
                    书里说元帝的时候,后宫佳丽甚多。皇帝一时看不过来,便命令画工将美人都绘成图像,再由他慢慢挑来。为了争宠,求得能见皇帝一面,诸多宫人都采取贿赂的方式,期望画工能把自己画得漂亮些。可想而知,皇帝按图索“色”,这样自然被看中的机会就大了。这些后宫的美人,也真是有钱,“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出手可真是大方。
                      


                    17楼2013-07-29 18:24
                    回复
                      《西京杂记》里特别点明画工毛延寿最擅长画人形,画得是“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可谓栩栩如生。那么常给后宫画像的,也应该是他了。且说王昭君初入宫廷,不懂这些规矩,再加上自负貌美,不愁皇上不召见,据说在画王昭君时,毛延寿曾暗示过,意思是说你长得好不如我画得好,好不好还是由我的妙笔说了算!
                      你意思意思,给点润笔费,什么都好说。可王昭君就是不信这个邪,不但没搭理他,反而讥讽了他几句。见王昭君如此傲慢,毛延寿便决定给她点“颜色”看看。然而他就把一点该点到眼睛上的丹青,故意点到脸上。于是,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一人在后宫里不知守了多少寂寞时光。
                      公元前33年,匈奴单于呼韩邪第三次来到汉朝的京师长安城,觐见汉元帝,表示归附中央王朝的诚意和对汉元帝的尊敬,同时,请求“婿汉氏以自亲”,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和亲”。汉元帝慨然应允,可选谁呢,他就有点发难了。在一堆画像里选来挑去,这个舍不得,那个离不开,后来发现脸上有“痣”的王昭君不太顺眼,便选定了她。然而决定亲自召见,动之以皇家恩情,晓之以民族大义,好好做做思想工作。毕竟细皮嫩肉的皇室闺秀,谁愿意去大漠受罪呢?
                      然而,当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时,元帝这才发现其“貌为后宫第一”。继尔又发现“举止闲雅”,还“善应对”。这时元帝心里那个恨呀,那个悔呀,真是犹如打翻了五味瓶一般,那滋味怎么也说不清。
                      本想把这样的美人留在身边,只可惜“名籍巳定”,加上“重信于外国”,只好恨恨作罢。何况,王美人还是主动“请掖庭令求行”,要求担当“和蕃使者”的角色。这就免去做思想工作的麻烦。要是换一个又哭又闹的,岂不坏了国家大事?元帝左思右想,终是决定“不复更人”,将这样的妙人儿赐给单于做老婆。但心里恨意难消,便迁怒那些画工,把宫里一大堆画师,包括毛延寿都“弃市”,也就是通通砍头,搞得京师画工一时“差稀”。


                      18楼2013-07-29 18:24
                      回复
                        由于王昭君的伟大牺牲,汉家皇帝对她、她的家族也施恩颇多。不但将她的兄弟封为侯爵,并多次奉命出使匈奴。而且她后来生的两个闺女,也曾到长安入宫侍奉过太皇太后。本来,日子可以这样一直过下去,可天有不测风云,先是汉元帝的侄子王莽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朝,但匈奴单于认为“不是刘氏子孙,何以可为中国皇帝?”于是边疆再起烽火。接着,王昭君的儿子又无辜被杀,于是,国恨家仇,无穷祸乱,终将这个坚强的女子打到。
                        她终在凄清的绝望中幽怨而死。后来,她的尸骨被埋葬在大黑河南岸(今归化城南30里处)。北方秋冬草木枯落,而王昭君的墓地树木皆青,方向朝南,杜甫诗有“独留青冢向黄昏“之句,因此她的墓地也被称作“青冢”。墓前立有石刻的墓碑,
                        上书:“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除却情感不谈,除却困苦不谈,但说历史功绩,这也算是对她一生最好的评价吧。
                        千古一叹
                        昭君出塞,这样的故事最能激起我们无限的怜惜和遐想。
                        这位美人狐袭裹身,琵琶半抱的经典艺术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一个中国人心目中最具符号化的文化剪影。这位弱小女子的最伟大之处,不是肩负的民族大义,也不是维护了天下安康,而是她主动地选择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并在历史背景板上,树立了一个性感的坚强形象。


                        20楼2013-07-29 18:25
                        回复
                          貂 蝉 政治博弈的利器
                          这位美人,从头至尾都是一个悲剧,她的美貌能令月亮害羞,会让权贵惊艳,但却无法得到一份真爱,甚至连个确定的归宿都没有。她的时代,并不稀缺英雄,但罕见对于美人的怜慕和惜爱。那个时代,只讲成败,因此,再美的容貌,也是阴谋交易的漂亮工具或是政治博弈的美丽筹码罢了。
                            美人小传
                          貂蝉,姓任,小字红昌,出生在并州郡九原县木耳村,15岁被选入宫中,掌管朝臣戴的貂蝉(汉代侍从官员的帽饰)冠,从此更名为貂蝉。汉末宫廷风云骤起,貂蝉出宫被司徒王允收为义女。不久董卓专权。王允利用董、吕好色,遂使貂蝉施“连环计”,终于促使吕布杀了董卓,立下功勋。事后,貂蝉为吕布之妾。白门楼吕布殒命,后化清风而去,不知所终。
                            注:本小传是根据元杂剧介绍撰写。
                              


                          21楼2013-07-29 18:25
                          回复
                            美人传奇
                              最神秘的身世
                            貂蝉是四大美人中最神秘的一个。
                            因为史无明载,所以历史上是否有这样一个美人,都难断定。当然,“其名不见正史,而其事未必全虚”。在《三国志·吕布传》里,明确记载吕布与董卓侍女有染的史实——“卓常使布守中阁,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那么,貂蝉这个人物也可能不是杜撰出来,而是史来有之,只是她的身份地位相当卑贱,所以只能以“侍婢”的名份一笔带过罢了。
                            而为我们所熟知的貂蝉形象,则来自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罗贯中凭借传记里短短几十字的记载,加上各种民间传说,凭空塑造出一个色艺双全、光彩照人的貂禅来,并名列古代四大美女之中,实在是一个奇迹。
                            貂蝉有多漂亮,民间传说中说她有“闭月”之貌,就是她的美丽月亮都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而在《三国演义》里则说“年方二八,色技俱佳”,并有诗词形容她的容貌舞姿:“原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按彻《梁州》莲步稳,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


                            22楼2013-07-29 18:26
                            回复
                              当初,持方天画戟,跨赤兔马,“骁勇异常”的大将军吕布,按照合理的想象,也应该是颇有女孩子缘的“帅哥”,《三国演义》说他是好色之徒,自然会对于美色有着好高的鉴赏力。但当他初次见到“貂蝉艳妆而出”,先是“惊问何人”,然而是“目不转睛的看”,可见貂蝉的漂亮可谓“惊艳”。便是吕布的干爹,就是那个“奸乱公主,妻略宫人”的董卓,更是阅尽人间“春”色,但见到貂蝉也不免叹曰:“真神仙中人也!”由此可见,她的美色是不容置疑的。
                              关于她的身世,《三国演义》说她是王允府中的歌伎,王允“以亲女待之”,那就算是干女儿了。但若按《三国志·吕布传》里与吕布有染的“侍婢”原型分析,她又可能是董允府中的人了。再根据元代人关汉卿的剧本,又是另一种说法,貂蝉姓任,名红昌,原是吕布的妻子,后因黄巾之乱,没入宫中,成为一名掌管朝臣戴的貂蝉(汉代侍从官员的帽饰)冠的宫女,故赐名貂禅,接着又被皇帝赐给王司徒。但由于没有正史记载,所以三种假设皆有可能。


                              23楼2013-07-29 18: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