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对此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李承光在潼关败后作为步军都统,掌握了大部分的潼关残兵,并且对灵武新朝廷采取两面态度,这令肃宗非常担忧,因为一旦其决定支持奔蜀的玄宗而拥兵自重,或甚至直接投奔叛军,都会给肃宗朝廷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所以肃宗要对其好言相劝,通过谈判将其骗到行在来,并在完全解除其人兵权之前不惜以天下兵马副元帅的头衔相慰。李承光一介武夫,没能看透朝廷的伎俩,于是自投罗网,于是就被杀掉祭旗了。但是毕竟此人长期担任河西兵马使,其在军中的威望应不在王思礼辈之下,所以为了安慰诸镇特别是河西将士的军心,朝廷又不希望其死得太难看了,故立即予以昭雪宣恩,官给优葬,后来还重用其子婿。
如果上述推论成立,那就不但可以进一步证明李承光的杨党身份,更重要的是表明了潼关残军在肃宗新朝中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肃宗在依靠朔方军即位之后,仍在百般争取其它镇军的支持。而朔方军在中兴新朝中最终奠定其垄断地位,不仅是因为其拥立之功,还别有其它原因。
就在斩李承光三日前,“韦见素、房琯、崔涣等自蜀郡赉上册书及传国宝等至”。 房琯曾为李承光、王思礼等求情,肃宗赦免了王思礼等,并命房琯以潼关残军为基干,组建新军收复长安。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