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吧 关注:8,203贴子:21,908

关于芥川龙之介的"舞会"的疑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实在弄不清楚这一篇讲的是什么

有哪位高手能解释1下结尾表达了什么吗?


1楼2007-07-26 22:06回复
    • 211.136.15.*
    看了2L,3L的,觉得大家都很强,可以对这个故事有所思考已经很不错了.可是个人比较偏向2L的观点.因为作者身处的那个年代,和自身内心的矛盾都是不可能写一篇浪漫的爱情故事的…作者面对的现实社会是促使作者写讽刺类小说的…当然我不否认3L说的心里的阴暗一面,对世界的悲观,如果作者不是因为处在这样压迫的心里下,他又怎么会自杀呢…                     以上个人观点…呵呵…


    4楼2007-09-03 14:47
    回复
      回3L..
      认真看完了你的回复,也仔细思考过,但是我的观点依然没有改变。

      从你的回复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个有很深文学素养的有思想的人,但是也可以看出你并不能够真正了解芥川这个人,读懂他的心。当然,这与能力没关系,而更多是人的性格相似度所决定的。你应该并不是一个象芥川一样悲观厌世的人,所以很难真正了解他的精神状态与思想。正象有句话说的那样:只有疯子才能了解疯子。你说我想得太多了,又说我从丑陋的方向考虑问题,也许你说得对,但是正是这样才令我更能了解芥川。我一直觉得我的思想和芥川非常非常的像,这也是他的小说能够如此吸引我的最重要原因。其实我也是个极端厌世的人,我也曾象芥川一样无数次的想过自杀,之所以我还活着,是因为周围还有关心我的人,他们从小便对我有着很高很高的期待,而且我还没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因此即使我的生存没有意义,但是至少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如果我所处的是和芥川同样的环境,那么我100%会选择自杀。

      你在后面所说的‘就这点而言,如果芥川真的是对那时的日本有所批判的话,我想他的目光是浅短的。’,从这就可以看出你的思想其实是和芥川的思想有分歧的,你并不能真正了解那些为自己思想所困之人或者那些自杀者的内心世界。他们其实是掉入了自己思想的矛盾旋涡中,如果你能够了解这种矛盾的成因,便会慢慢走进其内心世界了。因此只要理解了芥川的思想,那么便不难读懂他的作品了。

      先举个例子吧..比如哲学家,他们经常会思考各种各样的诸如:‘人究竟是什么’、‘人为何要生存’这类的问题。而对现实主义者或者老百姓来说,这些都是没必要费脑子去想的问题。比如不管太阳绕地球转还是地球绕太阳转,不论我们是否清楚的知道,它该怎么转还怎么转,不会因为我们知道与否而改变,因此即使我们不知道,也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现实主义者的想法。如果有一个农民的儿子,他成天都会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而后来,他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哲学家,那么后人会如此评价:正是这种善于思考与勇于问为什么的精神成就了他。而如果他没有出名呢?那么其他的农民会说他尽想那些没用的、说他不务正业甚至说他是疯子。

      很多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发明家或者自然学家,他们都拥有着超乎常人的好奇心,正是好奇心才造就了他们的成功。因此,他们会这样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时刻保持着这种好奇心。然而实际情况呢?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因为刚刚来到这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上,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可能会东摸摸这儿,西碰碰那儿,看到小鸟在飞可能自己也会挥舞两下手臂,看到小狗叫可能也会跟着叫两声‘汪汪’。而身边看护的大人则会觉得很不耐烦,他们会说:“好了好了,这是‘汪汪’,快点躺好了。”而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们会慢慢的熟悉这个世界,最初的好奇心也在不断的减弱,因为我们已经很熟悉它了。人们会开始忙于各自的生活,开始专注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常生活,安心的过我们的小日子。人们开始埋头学习以为了将来能过上好日子,开始埋头工作只为了能买上房、买上车。而那些诸如什么‘人是什么’、‘人究竟为什么活着’这样的问题则变成了蠢问题,而成天思考诸如此类问题的人或被称谓哲学家,或者被称谓疯子。正象那些哲学家所说的那样:正是日常生活磨灭了我们的好奇心,使我们成为了一个平凡的‘俗人’,执着于平凡的‘俗事’。这其实是一件很可惫的事情。记得看过的一本哲学类的书籍中是这样比喻的:人们就象是生活在一只兔子的皮毛之中的小虫子,他们安心的在兔子的密毛间过自己的生活。但是,一些人偶然间爬到了一根长毛的顶端而看到了外面广大的世界,他们站在那里高呼:世界真广大!!而下面的人则漠然无视的做自己的事,甚至会骂一句:神经病~~当这些人回到了地面(毛皮上),他们始终忘不了所看见的广大的世界,无法再专注于以往的生活方式。之后,他们中的一些便成为了伟大的哲学家,而另一些人则被当成了疯子送入了疯人院------这便是我对在前面回复中我所引用的夏目漱石的那段话的理解。
      


      IP属地:北京5楼2007-09-10 00:50
      收起回复

        这些都是从哲学角度来进行论述,而当把其转换成艺术的角度,便能体会到芥川所说的“那些担心艺术会毒害人民的人,他们大可安心。艺术绝不可能毒害人民——人民从未理解过艺术,又怎会被艺术毒害?”这句话中所蕴涵的是何等的无奈与不忿。普通人往往执着于过普通的生活,他们都忙碌于自己日常生活的小圈子里,对于艺术(他应该指的是文学艺术,也就是他的文学作品所阐述的观点)则是不屑于顾的。而芥川就象那些哲学家那样,是一个脱离现实的人,他总是在思考,然后在思考中产生矛盾、发现矛盾,这些现实中种种的不合理、不公平,对他产生了强烈的作用,令他厌恶甚至痛恨这个世界,他认为这种状况是无法容忍的,是一定需要改变也是必须改变的。并且他也认为,这种不公平、不合理之所以会存在,也是因为人们的麻木:正是他们总执着于日常生活,只关心日常生活,而令他们变的冷漠、麻木、自私、逆来顺受,而这些则是那些不公平、不合理滋长的温床。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不断的调整自己,而这种调整其实也便是一种妥协。芥川是个‘固执’的人,他并不希望妥协,也不希望别人妥协。如果所有人都不向社会上存在的不公平与不合理妥协,或许社会真的会变得更美好。然而更多的人选择的则是调整自我,而不是改变社会现状,因为在他们看来,社会并不是自己一个个体所可以改变的。现在的社会上不是有这样一句话么:无法改变环境,便要去适应环境。说的好象很有道理,很多人也都拿它当作真理,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正是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才令社会难以被改变。

        在这样的社会里,懂得调节或者说懂得妥协的人,被称谓适应能力强的人,强者。而那些坚持自己的原则与看法,不做出改变的人,则被称谓固执的人,受主流社会排挤的人。这些人的思想得不到他人理解与接受,因为在大多数人眼中,这些人便是所谓脱离现实的人,疯子,而大多数在乎的只是自己的生活。能过上好日子,有钱有房有车,便是一个成功的人。因此他们会被人排挤,受人嘲笑,而这些却会令他们变得更加孤僻、封闭、沮丧、消极,掉入芥川所描写的所谓“孤独地狱”中。而这些人可能会变成‘懒汉’,‘酒鬼’,‘不学无术的人’,‘极端偏激者’,甚至成为‘疯子’,或者最终自杀。

        因而,人其实是一种从一出生便注定受禁锢诅咒的‘卑微’的动物,从出生便要为了生存而努力。那些掉入所谓‘孤独地狱’的人,我认为并不能说他们是失败者,真的要说的话,应该称为‘生存不适合者’比较贴切吧。

        我平时很喜欢站在高处来俯瞰风景,看着自己所生活的地方,自己生活的场所原来是那么的小,看着各式各样的人做着各式各样的事。在此时,你便会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自己平时所生活的地方,自己平时所努力去做的事,原来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呃,有点跑题。回过头来说芥川。芥川其实同样是个‘生存不适合者’。他对社会极度的不满,并且并不想为了生存或是什么东西来改变自己,他认为应该被改变的不是自己而是社会。他当然明白仅凭他一人的微薄之力是无法改变社会的,因此他把他的思想容入到了他的文学作品中,试图以此来‘唤醒’人们。但是这一切却是徒劳,而他自己也清楚的知道这点。人们只关心自己的生活,执着于各种‘卑微’‘琐碎’的生活小事,对于其他则是莫不关心。因此他绝望了,他不知道自己存活在这个世上还有什么意义。极度的讨厌这个肮脏的世界,却又没有任何办法,这种绝望感与无力感笼罩了他的内心,促使他最终选择了自杀。也许你会说,他应该学会调整心态,去适应环境。但这其实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对芥川而言更是如此,或者说,他从一开始便没想要去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是由意识与潜意识所共同支配的,一个人的行动可能是无数条想法(因为包含潜意识层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所谓‘改变’这个行为也是如此。也许你还会说你也有过矛盾的时候,或者有过不想做的事情,但是通过调节还是改变了想法,为什么芥川不可以呢?我可以明确的说,这是因为你和他不一样,你之所以会最终选择了改变,是因为你出于某种目的才进行的,比如为了继续生存。而芥川呢?他甚至失去了生存的意志,他不会为了活下去而改变,因为他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他是不适合生存在这个世界的,就好象一个极端讨厌日本人的家伙死后投错胎生到了日本,那么他有可能好好的活下去么?这个环境是不适合他的,而他又不可能会为了生存而改变自己,因为他根本就不想活在那儿。


        IP属地:北京6楼2007-09-10 00:50
        收起回复
          一次发太多了- -!看看会塌不..
          后面写完再补..


          IP属地:北京7楼2007-09-10 00:51
          收起回复
            说到了这里,我想要解释我对《舞会》这篇文章为什么会有在2L那样的解读就很容易了。

            首先,来说说明子。她对于一个回忆了三十年的人居然不知道他便是大名鼎鼎的洛蒂,从这里便体现出她在艺术方面的无知。也许你会说这很正常,但是对于芥川来说,很明显明子就是一个所谓的执着于各种‘卑微’琐事的人,一个‘贴伏于兔子密毛中生活的人’,而以芥川的思想,这应该便是他需要文学用去‘唤醒’的人。而她却完全不懂艺术,不知文学。因此,以芥川的角度来看,明子是一个‘渺小’却又无可救药的人。这应该是很明显的讽刺态度了。

            而对于洛蒂,说是讽刺可能是过了点儿,但是他对明子绝不是真心的喜爱(爱情)。因为爱情的前提首先便是要尊重对方,否则爱从何谈起?而他是发自内心的尊重、欣赏她么?看看以明子为原形而塑造出的菊子形象吧,《菊子夫人》对菊子是呈明显的讽刺态度的。尊重她会把她写成那样么?对洛蒂,并没有刻意的丑化,洛蒂本身,对这些也是感到很无奈的。并且同为著名作家,也不可能把人家丑化,否则不就叫人身攻击了么- -!但是基于当时日本的现状,我认为绝对有对欧洲国家的所谓‘绅士社会’的披露成分在里面,同时也映射了当时日本的繁荣背后所隐藏的阴暗。

            文章的整体意义:就象我在2L说的,既讽刺了英法等老牌欧洲强国的所谓绅士社会中的伪善、虚饰与乏味,又反映出十九世纪日本所谓开化、繁荣社会背后的阴暗。同时还反映了人们只执着于生活,而不懂‘艺术’的状态。即讽刺普通百姓的麻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力感与绝望:想以自己的文学思想来‘唤醒’人们,而人们却多是不懂‘艺术’只求生存的‘俗人’。


            我做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
            1.芥川的心理状态、性格特点与思想
            2.芥川一贯的写作特点
            3.时代背景
            4.文章中情节设定与细节描写

            1~3基本已经说清楚了,再说说第4点吧..
             
            先说对明子的描写:
            “明子很早就学会法语,受过舞蹈训练” ----这些都是社交技巧 
            其他有多处提到了明子的“敏感” ----- 这些敏感同样多是关于社交方面的
            而同时也描写了明子的“愚钝” ----- 对艺术的理解度与知识几乎为零(无论是文学家洛蒂,还是画家瓦托,她都不知道。敏感与愚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此同为艺术家(文学家)的芥川对她的态度应该是显而易见的罢)

            再谈谈对洛蒂的描写:
            从首先对明子好奇的关注,到后来的‘眸子里露出一丝讥讽的微笑’,这个改变应该能说明些问题。
            “巴黎的舞会,同这里毫无二致。”“岂止巴黎,舞会,哪儿都是一样的。” ------这其中也表现出了洛蒂对这种重复的生活感到无聊与乏味。
            “我在想烟火的事儿。好比我们人生一样的烟火。” ------ 结合前面两句话与故事的情节,我觉得这句话应该有这样的意思:这个舞会就好比是绚烂的烟花,虽然美丽,但是却转瞬即逝,过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人生,便是象这烟花一样,是由各种经历组成的,一个炸开,然后消失,然后另一个再炸开,再消失,虽然每一发炸开的烟花都很美丽,而最后什么都没有留下。在这机械重复的过程中,究竟人生的意义在何处?到处都有舞会,而到处的舞会却又都是一样的,舞会可能是美丽的,但是它的本质确是空虚的,在不断的参加舞会(社交活动)中,生命就在这重复中逐渐消逝。以我的理解,洛蒂当时可能正在感叹这些。不一定对,但是在我看来与我的整体分析是合理的。

            最后说一下环境和气氛的描写:
            环境------ 浮华 (以对舞会中奢华的装潢的描写体现)
            气氛------ 轻浮、躁动 (拥挤的人群、对音乐的描写比如:“欢快的管弦乐声,仿佛是无法抑制的幸福的低吟”、“在华丽的德意志管弦乐曲的诱惑下,一刻不停地回旋,令人眼花缭乱”“高亢的管弦乐,宛如旋风一般,照旧在人海上方,无情地挥舞着鞭子。”这些都给人一种忙乱、浮躁的感觉。)

            再补充一点,鹿鸣馆是可以说是开创了日本的一个崭新时代-----鹿鸣馆时代。而鹿鸣馆可以说是日本当时欧化政策的一个标志性场馆。芥川对当时的政府对于欧洲强国的态度是十分不满的,从这点也可以看出以鹿鸣馆为舞台写成的小说必然是带有讽刺意味的。

            呃,说得也够多了,我个人认为基本表明我的观点了,你的观点也不一定错,但是个人感觉如果是那样理解的话文章中有很多描写则变得没有意义了,这便犯了写作的大忌,芥川应该不会出现这种低级失误的~~


            IP属地:北京8楼2007-09-10 02:36
            收起回复
              都快3点了T_T
              晕死..


              IP属地:北京9楼2007-09-10 02:43
              回复
                • 125.70.133.*
                你真的 很厉害。。。佩服佩服呀 ,继续加油 ~~~~~支持


                10楼2008-03-02 22:03
                回复
                  我这里也快3点了···将近半年后的3点···真是消逝的瞬间


                  11楼2008-03-04 02:36
                  回复
                        3楼的应该去读郭敬*的,那种通俗文字比较浅显,可能会适合你一点……
                        我赞同http://hi.baidu.com/superss document.write("  "); 对舞会的分析,虽然他自称在气质上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可是在人生观上则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反映在他的文字当中的,应该是借以描述浮华和美丽为表面揭露人生的虚无和人性的丑恶。所以,如果芥川君真的是打算以【舞会】来叙述一场擦肩而过的浪漫爱情故事的话,恐怕这又是其理想的蓝图同现实的笔触构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吧?!
                        我补充3点:(1)背景:明治19年即公元1886年,那时距明治维新不过十多来年,是日本全盘西化、全面引进西方文明的时候,文中多处描述的鹿鸣馆即是日本同西方列强“增进交流,培养感情”的象征和缩影;(2)鹿鸣馆中舞会的主宾身份,是驻日大使及其眷属(也包括了清朝官员),作者在此可能借舞会隐喻西方资本主义浮华背后的虚无,及其的肤浅、虚伪和腐朽,并暗示日本的上层社会是一群只知讨好列强不知民间疾苦、披着“先进的”现代文明的腐朽阶层,日本名流欺软怕硬、卑躬屈膝的奴才相毕露。(3)“我在想烟火的事儿。好比我们人生一样的烟火。” ——这句话的隐喻相当晦涩。http://hi.baidu.com/superss已分析得足够透彻,我所要强调的乃是其中关注的芥川君的人生观,像烟火一样的华美——但却虚无,可以喧嚣一时——但却短暂。烟花成为过眼云烟,人生又何尝不是?烟火中尽是作者对现实的无力感和厌世观。(4)知道晚年,明子仍然不知道于利安·维奥就是皮埃尔·洛蒂,这可能从某一方面反映了日本国民的愚昧是难以改变的。因此,也可以说是芥川君对于改变现实社会的有心无力和绝望感。 document.write("  ");
                    


                    12楼2009-05-06 17:05
                    回复
                      ....
                      两年前我还码过这么多字啊..


                      IP属地:北京13楼2009-06-30 11:38
                      回复
                          同意2L对明子的看法,至于洛蒂,我想他在很大程度上点明了作者的想法:对于明子的态度,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现实社会不满却又无力改变的无奈和苦闷的心情,包括他所写的《菊子夫人》也与《舞会》的基调一致,所以我想洛蒂也许正是作者本身在作品中一个诗化的象征,是作者早年的影子,不满于虚浮的社会,却还未能下定决心与其斗争,对人生充满幻灭感,却还未完全丧失希望(从他最后的"亲切的俯视”和"教诲般的口吻”可以看出).
                          由此我想,作者当时对日本国民是仍保有很大的希望的,而后来火车上的相遇则表明作者(洛蒂)的期望未果,以及他(作者&洛蒂)最终失望地拿起笔来讽刺这个社会的丑恶,这也影射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这是我的想法,此外很仰慕2L前辈的才华


                        14楼2009-07-22 16:09
                        回复
                          楼主 握手 这篇我也困惑了好久


                          15楼2009-07-26 21:17
                          回复
                            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迁。世间的一切都是那样值得回味。文末老太太的话不仅仅表现出老人的固执,更有老人的青春年华的不想打破的美好回忆。


                            16楼2009-08-02 23:18
                            回复
                              这帖真是百年不沉啊……
                              今天还在知道里发了有关于芥川龙之介的问题……200分,有兴趣的把这段复制了,当做回答吧,因为问题有关的在线阅读的哪一方面已经解决了……
                              200分也不能浪费是吧……
                              还有12楼的……你要是这样对我说,我肯定会羞愧得无地自容~~真是伤人的讽刺……


                              17楼2009-08-07 07: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