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宝钗(黛玉也一样)的优点很突出的,缺点也还是有。虽然我从来不会给任何一个艺术形象当粉丝,但是对于有些人喜欢甚至迷恋的宝钗(黛玉)的做法,我一直都是给予充分理解的----只要不是胡搅蛮缠、拿着不是当理说就好。
以前,看到有些人拿着宝钗(黛玉)当女神,无论宝钗(黛玉)所做何事,都要曲意剪裁、臆造前因后果客观环境务求创造一个道德完善、行为完美的人物,我经常忍不住与他们争论。面对着他们那些歪理,我对宝钗(黛玉)部分行为的差评不但没有减少,貌似反倒是加深了些。不过,对于这些人,我仍然是比较能够理解的,毕竟嘛,就好像恋爱中的人难免看不到对方的缺点一样,“粉”到了一定程度之后,“看不清楚”往往也就在所难免。
只是这次的经历终于让我有了心疼宝钗的感觉了,原因是看到有人为了替宝钗洗白,连社会道德标准都给改了、连中文词汇的基本语义都给改了。这种拿着宝钗的行为做标准,然后才让道德伦理和行为准则去适应这种行为的做法和先射箭后画靶子的戏法一样,(是否能够骗倒别人暂且不论)能够骗倒自己的良心么。(本来想用问号的,后来还是改成句号了,实在害怕某个人冲上来回答说“能啊”或者是“我想,能啊”。)宝钗毕竟没有举刀杀人、没有投毒放火不是,跟文本中的人物相比较的话,王夫人比她阴;惜春比她冷;湘云比她楞;黛玉比她尖(酸);王熙凤比她狠;贾琏比她淫(一个小小的题外话,在红楼男性人物之中,我比较欣赏的就是贾琏,但是我从来不忌讳有人说,贾琏也忒好色了些。);薛蟠比她呆····(算了,不比了越比越是坏人多)作为一个艺术形象,二百年后还在被人评头论足就够倒霉的了,怎么还有人拿着宝钗当萝卜,生生的要在祖先留下的道德规范(当然,那个时候的道德规范也并非100%都是好的)和语言文字上挖出一个严丝合缝的坑来。这些人是真爱宝钗么?还是仅仅为了要回复?所谓闹绯闻也可以成明星,千夫所指同样算是公众人物。只是想出名干嘛来糟蹋宝钗呢?把赵姨娘、贾雨村、薛蟠···哪怕是贾琏,说成是道德楷模、千古一人不是又便捷又爽利,还可以省下一大块遮羞布么?
感谢上苍吧,不要让我再有机会为宝钗心疼了好不?
以前,看到有些人拿着宝钗(黛玉)当女神,无论宝钗(黛玉)所做何事,都要曲意剪裁、臆造前因后果客观环境务求创造一个道德完善、行为完美的人物,我经常忍不住与他们争论。面对着他们那些歪理,我对宝钗(黛玉)部分行为的差评不但没有减少,貌似反倒是加深了些。不过,对于这些人,我仍然是比较能够理解的,毕竟嘛,就好像恋爱中的人难免看不到对方的缺点一样,“粉”到了一定程度之后,“看不清楚”往往也就在所难免。
只是这次的经历终于让我有了心疼宝钗的感觉了,原因是看到有人为了替宝钗洗白,连社会道德标准都给改了、连中文词汇的基本语义都给改了。这种拿着宝钗的行为做标准,然后才让道德伦理和行为准则去适应这种行为的做法和先射箭后画靶子的戏法一样,(是否能够骗倒别人暂且不论)能够骗倒自己的良心么。(本来想用问号的,后来还是改成句号了,实在害怕某个人冲上来回答说“能啊”或者是“我想,能啊”。)宝钗毕竟没有举刀杀人、没有投毒放火不是,跟文本中的人物相比较的话,王夫人比她阴;惜春比她冷;湘云比她楞;黛玉比她尖(酸);王熙凤比她狠;贾琏比她淫(一个小小的题外话,在红楼男性人物之中,我比较欣赏的就是贾琏,但是我从来不忌讳有人说,贾琏也忒好色了些。);薛蟠比她呆····(算了,不比了越比越是坏人多)作为一个艺术形象,二百年后还在被人评头论足就够倒霉的了,怎么还有人拿着宝钗当萝卜,生生的要在祖先留下的道德规范(当然,那个时候的道德规范也并非100%都是好的)和语言文字上挖出一个严丝合缝的坑来。这些人是真爱宝钗么?还是仅仅为了要回复?所谓闹绯闻也可以成明星,千夫所指同样算是公众人物。只是想出名干嘛来糟蹋宝钗呢?把赵姨娘、贾雨村、薛蟠···哪怕是贾琏,说成是道德楷模、千古一人不是又便捷又爽利,还可以省下一大块遮羞布么?
感谢上苍吧,不要让我再有机会为宝钗心疼了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