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懋第吧 关注:10贴子:33
  • 9回复贴,共1

“明末文天祥”-左懋第(1601一1645)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只是搬运工本吧第一帖


IP属地:广东1楼2013-05-10 13:00回复
    http://baike.baidu.com/view/371470.htm
    百度百科


    IP属地:广东2楼2013-05-10 13:00
    回复
      心护汉家社稷 后辈三拜顿首 气贯中国天下 先生九泉瞑目
      听说左公的墓地还在,不知道能不能找见,我准备找时间去拜他老人家的墓碑,上坟烧柱香,想到那个残酷的年代,民族的奇耻大辱,我就想哭......


      IP属地:广东通过百度相册上传4楼2013-05-10 13:07
      回复


        IP属地:广东通过百度相册上传5楼2013-05-10 13:08
        回复
          留下遗训不得参加清朝科考   临死前,左懋第对家中的妻子儿女没有留下任何交代,只给左氏族人留有遗训:左氏族人不得参加清朝科考!这在当时只有通过科考才能入仕为官的科举时代,左懋第的遗训是要求左氏族人不做清朝的官、不为清廷所用。
          很早之前,莱西市博物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到左懋第的老家探访过,遇到左家一位后人,工作人员询问左懋第的后裔在清朝时代都怎么样了?这位后人说:“听说我们先公临死时发誓是不给满族为臣,所以终清朝之世,我们左姓是大官小官全没有呢。相传从前族间有位子孙考上了知县,他赴任的时候,走到半道上就得暴病死去了,当时人都说他是触犯了先公的威灵,所以才得到了这种结果呢!”
            先不说这是不是有点迷信的味道,在左懋第死后,身为堂兄的左懋泰内心受到影响,他想起左懋第母亲的话、想起这位堂弟的话,整日郁郁寡欢、不问政事。这种态度引起清朝不满,一个仇家借此机会将他告上了朝廷,顺治六年(1649年),已经50岁的左懋泰带着一家老小百余口人流放到铁岭,那时的铁岭刚经过战争的洗礼一片狼藉,砍柴烧水做饭这些事都得亲力亲为,生活艰辛可想而知。但左懋泰心里舒坦,他在闲暇之余还勤于著述、创造诗词,因才华出众吸引了很多铁岭的流人(被流放的人),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北里先生”。之后,他们便成立了“冰天诗社”,成为辽北地区最早的文学社团。在铁岭度过了7年后,顺治十三年(1656年)左懋泰因病去世。虽然他后面生活过得清贫,但有这么多学友陪伴内心也是温暖的。   说到这里就顺便提提左懋第的文采吧,在其短暂的45年中,留给后世的有《萝石山房文钞》4卷、《左忠贞公剩稿》4卷、《梅花屋诗抄》1卷。左书谔称他的文章诗词,总的来看是“遒劲可观”,“遒劲者,雄健有力之谓也。可观者,顺乎时代赞叹可赏之谓也。”莱西市博物馆还给记者提供了一份左懋第的书法,行文松弛有度,尽显大家风范。


          IP属地:广东7楼2013-05-10 13:17
          回复
            左公真乃大明的忠义之士 ,晚辈膜拜


            IP属地:湖南9楼2013-06-08 14:16
            收起回复
              感谢楼主转发这么多关于左懋第的文章。2015年是左公殉国370周年,值得纪念。


              11楼2014-12-31 18:17
              回复
                文史专家介绍说,在莱阳市曾经有座左公祠,里面安放着左懋第的石像,而在石像的右边还站着一个人,他叫左夏,是左懋第的仆人。为何要将一个仆人的石像也摆放在此?这源于一个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左懋第下油锅 。而这个传说在《莱西历史文化概览》一书中也有记载。
                  传说清王朝为了逼左懋第投降,在他面前放了两样东西:一口正在加热的油锅 、一条耀眼的袍带,“降则加官进爵,袍带加身,不降则烹之!”左懋第面朝南方跪下,仆人左夏跪在旁边,两人不吃不喝以表忠心。到了第三天,左夏看着主人已经体力透支,便起身重重给左懋第磕了个头而后说:“仆先主而行!”言罢跃入油锅 ,左懋第见此大骂清王朝,也跃入油锅 。左氏家族,敬左夏之忠义,让他陪享宗庙。


                12楼2015-01-04 11: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