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雨殇寒吧 关注:19贴子:1,542
  • 4回复贴,共1

电影《无极》:有关东亚的预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3-03-28 15:32回复

    (图注:电影《无极》海报)
    有一部电影,曾经因为观众无法忍受其荒诞性而一度引发一场文化现象,并有了一个亲切的昵称叫作“馒头”,但如果我说,过了八年,这部电影其实仍有一点点重新观看的意义,你相信吗?


    2楼2013-03-28 15:32
    回复
      当然,《无极》绝非佳作,说是烂片也不为过,但和很多人的想象不同,它其实也是一部有追求有理想的烂片。电影中种种被嘲弄的奇异情节和设定,并不是年轻时每天读书两百页、在中国导演中最具知识分子气质、曾经拍出《霸王别姬》的那个人突然间脑子短路了,而是他过于自负的,想把自己对历史和未来的看法,用商业魔幻的方式包装起来,然后交给观众一个娱乐包裹着思想的作品。
      他只是没意识到,电影导演对人民群众传道授业解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观众需要的是娱乐服务而不是高难度智力题,而他本人又的确缺少拍摄商业电影的才能。于是结果大家都看到了:陈凯歌满心希望的反响不是热烈讨论,而是板砖一片。
      那么,陈凯歌曾回应说“N年后你们才看得懂”的《无极》,在N年后能否多懂一些呢?
      《无极》刚拍摄时,我在电影杂志当编辑,曾注意到大部分人没注意的流传出来一个说法,陈凯歌说,影片的主题是:“三千年前之未来亚洲”。
      三千年前,就是亚洲的蛮荒时代,所谓蛮荒时代,也可以说是神话时代,因为所有的神话体系都建立于没有文字和科学的蛮荒时代:身处四战之地的犹太人,创出了领导犹太人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战神耶和华;城邦制的希腊,创出了互不买账的多神制;中国汉苗等族的融合,使盘古女娲这些不同民族的神祗,共同进入华夏民族的神话体系……“
      未来亚洲”就很好懂了,陈凯歌又不仅仅只想打造一个东方的神话体系,他还想放眼未来,对历史发表一些总结和预言,于是,《无极》成了一部包着神话外衣,却指向未来的矛盾体。了解了这一点,再回头看《无极》的故事,至少影片的意图,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3楼2013-03-28 15:32
      回复


        (图注:电影《无极》剧照)
        “在海天之际有一个国家,那里有一个百战百胜的大将军光明,还有一个北公爵无欢,他们的仇恨没有尽头。”这是《无极》的开场白。《无极》的野心很大,它想脱离西方文化的控制,打造亚洲的神话的体系,并解读历史,预言未来。各国演员的参演,当然是商业上的考虑,但同时也是将国家人格化的一种意图。电影里真田广之饰演的光明,用剑的方式基本上都是日本刀式的(我采访时,曾问过真田广之,他答用日本剑术是导演的安排)。光明的性格,是极为勇武,百战百胜,他骨子里很残忍,牺牲奴隶来作战,而又自命不凡,认为自己很高尚、有道义,他对满神说:“我光明从不杀无辜的人”,当被揭穿他的虚伪“那些奴隶是怎么死的”的时候,他马上气急败坏,一刀砍去。这是一个人的性格,但实际上,也是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国民性格。(姜文在《鬼子来了》里表现得很准确)


        4楼2013-03-28 15:33
        回复
          《无极》虚构了海天之际的一个国家,但这个国家又不只是虚构的,海天之国,确切的说,是儒家文化体系下的东亚诸国。从文化上来说,这的确是一个类似于欧盟的共同体,在之前一千年,它们因文化和利益等原因以宗主国和保护国的关系保持着联系,但在近代面对生死存亡的某个时期,曾经有无数有识之士把这些国家看作是一个整体。在后来,“大东亚共荣圈”已经成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幌子,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最早这个概念却不是日本人所提出的,辜鸿铭在日本讲学,曾一直宣扬“建设大东亚文化”,孙中山在日本演讲时,也多次提到“大亚洲主义”,号召中日联合起来。
          事实上在“***事变”前,因为早期西方对世界的殖民和对亚洲的侵略,中国人对西方的敌意和恐惧要远远大于日本,甚至在甲午战争惨败之后,很多知识分子还提出要以日为师,请伊藤博文来做中国首相,虽然伊藤没当成,但大量的留学生被派往日本,也有不少像宫崎寅藏这样把中国视为同胞的日本友人支援了中国的革命。在中国的文化界,也有很多人如辜鸿铭因为日本保存了中国的古文化,而称“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国人”。
          《无极》里的各个人格化的国家,是以一个整体国家的不同人物的形象出现的,电影开始就是蛮族入侵,然后被光明打败,这应该是指19世纪西方对亚洲的侵略,特别是日俄战争。当时南北美洲、澳洲、非洲都被白人瓜分殖民,澳洲和美洲土著几乎被杀绝,全亚洲也仅剩中国和日本保持部分独立,当时中国和日本的小学里,小学生学的课文都是“黑人红人俱已灭,唯我黄人当自强”。多年后,日本陆军少壮派导演了“***事变”强占了东北。但在20世纪初,俄国强占东北,被日本打败后,日本并未把东北据为己有,而是还给了清政府。加上庚子年间,日本不但未参与抢劫,反而组成**,保护中国人,这使得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对日本颇有好感。当时在日本留学的秋瑾就写诗道“拼将十万头颅血,誓把乾坤力挽回”,歌颂日本战胜俄国,为黄种人赢得生存空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战死了十万人(只是这种好感在之后几十年的时间里因为日本军部的种种劣迹而逐渐转变成为仇恨)。
          日俄战争是一场震动世界的胜利,罗曼·罗兰在《克里斯朵夫》中都称这是世界巨变的标志,这是历史上第一次非白人国家完全战胜一个白人强国(第一个取得局部胜利的是中国的刘永福,就是《黄飞鸿》里那位),全世界被压迫的民族都受到了鼓舞。日俄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很大的灾难,无数中国人死于战火,但是,我也非常同意俞天任先生在《有个邻居叫俄罗斯》中的看法:如果日俄战争的结果反过来,那么今天中俄两国的边界大概就是山海关而不是黑龙江了。
          当然,后来的历史和当时中日两国很多有识之士的期望不同,由于日本少壮派军人的不断寻衅,两国终于走向全面战争,这首先当然是日本走向军国主义,控制政府犯下罪行,但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应该看到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内战不休,而一个只知内斗的弱国是没有联合价值也没有任何谈判筹码的。所以当时蒋介石领导抗战,其前期根本思想就是认为中国无力独自战胜日本,但要在战场上给日本军队以打击,这样才能使日本的亲华派抬头,并使日本回到谈判桌上。即使是中国和日本你死我活的时候,仍然有不少的日本人视自己为中国文化传人,希望和中国联合,只是已敌不过军国主义者。包括战争罪行,日本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的罪行是不容质疑的,但从以汉人将领和军队为主的元军伐日时期对岛民的大屠杀,一直到近代的通州事件等,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当不受控制的时候,人性的恶其实是共有的,而不是很多人认为的为哪个民族所独有。


          6楼2013-03-28 15: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