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仙吧 关注:64,786贴子:2,114,453
  • 11回复贴,共1

我对天南省的一点看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概是4个月前从马伯庸的微博上看到了他力推的一本书,就是官仙。
赞美之辞在评论和转发中也不绝于耳,于是我也追了起来。
虽然看的不是很仔细,但是有一点个人的感想想说出来。
天南省的原形主体基本可以确定是河南,此书现在追到3/4能够看到的绝大多数热点问题和基本设定都指向河南。
虽然不知道作者是哪里人,但是我可以肯定他必定与河南有很大的渊源。
素纺的原形就是郑州国棉厂。
1953年,国家实施“一五计划”,其中一项就是在郑州投资1.76亿元建设5个大型纺织厂。1953年,郑州国棉一厂开建;1954年,郑州国棉三厂开建……到1958年,5家纺织厂在西郊的荒地上铺展开来,加上改制而来的国棉二厂,6家国棉企业宣告完工。郑州作为全国六大纺织基地,存在感终于突破了南北,东西两条铁路大动脉的羽下。
我的母亲曾经就是在郑州国棉一厂工作的,70年代末期,那是国棉厂的全盛时期。
说道这里,需要解释一下郑州市区的形状问题。
老郑州人都知道,郑州市在90年代以前的称呼只有两个区域,就是“西郊”和“东郊”,那么具体的西郊和东郊指的是哪里,为什么没有按照行政区域划分,原因在哪里?
首先郑州市是围绕铁路线路建造的城市,一条京广线从郑州的西北角切到郑州南部偏东。这就把郑州一刀两断切成了2部分,也就是所谓的东郊和西郊的交通因素。
其次是经济因素,建国以后的1954年,河南省省会从开封迁至郑州,行政区后来命名为金水区,与之相邻的南部区域叫管城区,这两个区构成了东郊的主要结构。
西郊由于1953年的纺织基地国棉厂的建设构成了西郊的主体区域中原区,与之相邻的是南部的二七区(得名于为了纪念二七大**而建立的二七纪念塔)。
50年代郑州四大行政区开始怒刷存在感。
国棉一厂至六厂,也就是所谓的素纺,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辉煌期,郑州纺织行业产业链为国家创利税71亿元,是当时投资的30倍。
但是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和大型劳动密集型国企的没落,到90年代以后郑州纺织业,各单个企业正在以每月200万元~400万元的速度在亏损,全行业每月亏损亿元以上。
由于我母亲1991年就不在国棉一厂工作了,所以我对这6个厂就一直没再关注,一直到大概2006年我才知道国棉厂开始卖地了,但是悲惨的是多方利益角逐,最终吃亏的还是绝大多数的工人。当郑州纺织业提出 “用土地换生存”的方法被采纳后。相应棉纺厂的搬迁就高调开始进行,但土地被政府收到土地储备中心后,国棉几个厂不能立即见到钱。无奈他们只好另寻合作方,在土地进行拍卖时,想方设法让合作方得到。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国棉厂在利益的分配上明显地处于劣势,根本没有自己的话语权,反倒是相应的房地产企业左右着国棉的走势,包括厂址的搬迁。
所以小说中素纺问题的解决只是现实中遇到问题的沧海一粟。郑州国棉厂几万工人和几万的相关从业人员他们的命运远远不是几千字,几万字能够描述的。
所以,感谢作者,感谢他能够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使得这么年轻一代的人们了解到国企曾经遇到的问题,了解到我们的父母,或者我们的叔叔,姑姑,姨姨,舅舅他们所遇到的问题。
(未完待续)


IP属地:河南1楼2013-03-05 08:44回复
    那现在他在的是哪个省的原型呢?


    2楼2013-03-05 08:48
    收起回复
      书中有提到英国海滩惨剧,那死的都是福建人


      4楼2013-03-27 16:39
      回复
        天王关注了天王那张嘴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3-11-22 15:30
        回复
          刚开始看官仙的时候都有找原型这个毛病,看到1000章左右,就会把这个毛病给改掉。因为,实在是哪个省的事情都有点。天南地北海角天涯都点到了。


          IP属地:北京7楼2013-11-22 15:50
          回复
            似乎棉厂女工集体卖淫,你妈他们难道也有重叠的现实感?,那你真不幸啊?


            IP属地:河北8楼2013-11-22 15:55
            回复
              不必找原型,只需知道书中是是发生过的也有可能再次发生


              9楼2013-11-22 16:00
              回复
                是的何必太过拘泥于原型呢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3-11-22 16: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