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公子胜治吧 关注:11,929贴子:156,825

关于三生万物和太上忘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了公子的书心中最为向往的就是那种太上忘情的境界,而最让自己迷惑的同样也是太上忘情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在说太上忘情之前不得不说一下三生万物,三生万物应该是介于金仙极致与太上忘情之间的一种境界吧?公子的书中明确的提到达到这种境界的好像只有阿蒙一个人。阿蒙在天枢的最后舍身而去达到了这一境界。在神游中阿蒙是一直白鳍豚精,死后附身于白中流,后来在人欲中又“轮转”为白少流,我之所以把轮转加引号是因为我不知道用轮转来形容这种现象是否合适?达到三生万物这种境界之后所经历的生生世世是否还是轮转?如果不是的话,那又是什么?这是我的第一个问题。由此我联想到如果白少流未学道法,没有天生福报与我们又有什么不同··我们未尝不是在三生万物中的一分子,三生万物就好似跳出轮回又回到轮回中?
我的第二个问题是灵山中大天尊与梅振衣演法最后达到不可见状态,我想问这种状态是太上忘情还是三生万物?如果是太上忘情,那么也就是说大天尊从金仙极致直接到达了太上忘情境界,没有经历三生万物?或直说三生万物并不是必须要经历的这和修道者的求证有关?(好吧我承认这已经是一连串问题了,但确实疑惑)
另外还有,毫无疑问的是太上肯定已经达到了忘情境界,但太上是怎样达到的呢?众所周知太上从化身老子,后来在灵山中有化身梅振衣的外公柳伯舒,吧友们注意我用的是化身不是轮转,不知道这样用对不对?和三生万物的“轮转”有何不同?太上化身柳伯舒间接的为天条的制定创造了条件,也就是说天条的建立也可能是太上的求证。而此时太上已经是忘情境界了,那么太上又在求证什么呢?
也就是说太上之上可有道?那道又是什么呢?


1楼2012-12-15 22:14回复
    总之是感觉三生万物尚可理解,太上忘情不可解,太上之上就更加飘渺了···


    2楼2012-12-15 22:19
    收起回复
      有人说风君子最后得证的“可见,可识”和太上的“不可见,不可识”是两种完全相反的境界,但至少在我看来其实两人是一样的。你想想以风君子的境界完全可以不插手人世,但为什么插手了,就知道太上为什么这样做了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2-12-15 22:32
      收起回复
        另外,大天尊只是到了无处不在的三生万物境界,不是太上忘情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2-12-15 22:34
        收起回复
          你们是在指点太上的修行吗?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2-12-15 23:45
          收起回复
            徐公子书中的“三生万物,太上忘情”,可以用《人欲》中,风君子解释“诛心锁”和“化身”的话中所透露的信息自己去理解。如果对自己是否是三生万物中的一分子有疑惑,有一个很简单的检验方法:你做到那种境界了吗?
            《天枢》最后对白少流的描写引起很多人很多的疑惑。这个也很简单,都把白少流当成是阿蒙了,忘记白少流首先应该是“白少流”!《灵山》中,梅振衣和钟离权对长庚星君轮转而成的李白的讨论,应该可以回答。这里引用一下:“梅振衣若有所思的追问:‘长庚星君已证真仙境界极致,人间功名本无所谓,谪身入世之后为何又会这般?’钟离权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谪身入世如同凡人处世,有前世仙家福报却无前世仙家神识,若你也是这般重新生在俗世间,又能怎样?人之行随际遇而来,然后自知感悟。’”
            至于太上是怎么达到的?那你问的是小说里的太上还是现实里的太上呢?不要忘了那是小说,用小说里的东西去定义现实里的东西是不应该的,只能讨论小说中的太上。不然我写小说里如来是什么境界,难道现实里他就是这样的?对于小说里的太上,书里没写,读者怎样想都是猜测。
            那柳伯舒所做的代表太上在求证什么?也许不是在求证什么,就像守望僧那样,只是看一眼,知道他是怎样的人,依缘法顺手帮一把而已。这个不能作为太上之上可有道的证据。


            IP属地:福建6楼2012-12-16 13:48
            收起回复
              恩 说得有理


              7楼2012-12-16 18:11
              回复
                技术贴留记号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2-12-16 21:23
                回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枢里面毕达哥拉斯说,三是纷呈万物的面目与形式。
                  金仙极致,仍有门户之见、见知之障。大天尊之前没法接纳他化自在天,也就是说他并不能接纳所有的仙界,所以我觉得这说明金仙极致并不能印证所有灵台化转的修行见知。后来大天尊跟梅振衣演法的时候,已经无门户之别,就说明他的境界已超越金仙极致。
                  我个人看小说觉得,三生万物应该是一种能印证一切灵台化转的境界,万物纷呈都在见知之中。修到三生万物印证了万物产生,但是这依然还是“有”。天国之内,阿蒙虽然已经能随意接纳梅丹佐的灵台世界,但是仍然有迹可循。
                  从道生一到三生万物来看,是“无”到“有”,然后再生万物。太上忘情我觉得就是对应道生一的这个过程,道生一从无到有,太上忘情从有到无。


                  IP属地:北京9楼2012-12-17 03:00
                  收起回复
                    无就是物理学和数学所说的终极规则,就是西方宗教中唯一的神,就是“道”,就是佛陀所说的最高境界,无既是无,也是有,既是唯一,也是无穷,既是刹那,也是永恒。


                    10楼2012-12-17 17:33
                    收起回复
                      回复 liutongshuaiwv :这东西吧,别太较真,学医的就是容易认死理,其实大道至简,根本没那么多虚头把脑的东西


                      11楼2012-12-17 18:15
                      收起回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同出而异名。无隐含在有中,但又不是有。虽然不是有,但却包含着无量有的可能。所以绝对不是“什么都没有”,更不是从“什么都没有”的绝对虚无中莫名其妙的蹦出来一个天地。由于它不属于有的范畴,所以就只好用无这个字眼儿来表示并非寻常所谓的“什么都没有”。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2-12-18 20:37
                        收起回复
                          个人理解:太上忘情、如来不可见,阿蒙化虹,大天尊的在与不在并无分别。分别是他们四个人的混成心境。并不一定有高下之分。肯定都做到了三生万物。至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什么的,非我们所能测。
                          四种不同的混成心境,决定了他们四人不同的离世方式:
                          太上出涵谷,一去不回,把所有都忘了,自然也就没有再出现的必要;
                          如来传下法统,就于人间寂灭了,并声明“以声色见我,是人行邪道,不可见如来”,表示自己只以法传道,不以人宏道。
                          阿蒙化虹,只要心中有神,神就永存。
                          大天尊因为天庭之主的身份,有形存在就是大患所在,所以借仙界危机证入混元。将有形之身化入无形,及吾无身,何大患之有?


                          IP属地:辽宁13楼2012-12-18 22:18
                          收起回复
                            道家求超脱,所谓超脱,以我粗浅理解,是有也可,无也可,并不挂怀。如果某超脱于世间一切,自然也可以说是世间一切情丝牵挂,都能放下,无牵无挂,自然可以不见。


                            IP属地:辽宁14楼2012-12-18 22:22
                            收起回复
                              求证的不同而已,太上忘情,无量光不可见,阿蒙三生万物,大天尊的混成境界。都是同一境界,求证不同,结果不同。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12-04 08: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