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罗生门》:遇贼成贼
罗生门位于朱雀大道南端,可以说是京都的门户了。芥川让他的故事这儿上演,就等于扼住了日本国的咽喉,让它翻翻白眼,让它露出丑态。《罗生门》就是这样一部简短的强盗心史,芥川以细腻的笔法画出了一个强盗的蜕变过程,我们由此可以看到:人性中的恶一点点上升,最终取代了最初的犹疑。
时间很短:某日傍晚。
地点很小:罗生门内。
人物很少:家将和老太婆。
情节很简单:家将在罗生门“避雨”,发现一拔取死人头发谋生的老太婆,便也来了“勇气”,剥夺了她的衣服扬长而去。
“避雨”是整个故事的前提,也是整个故事的支点。
小说第一句就从“避雨”切入:
“某日傍晚,有一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但是作者接着就说,罗生门虽为交通要道,却因连年天灾荒凉不堪,成了狐狸和强盗的窝点,甚至成了抛弃无主尸体的地方。“所以一到夕阳西下,气象阴森,谁也不上这里来了。”也就是说,即使下雨天,肯到罗生门来避雨的,也只有家将一个人。这家将穿的是洗旧了的宝蓝袄,右颊还有一个大肿疱——这样一个落破的人,坐在罗生门的台阶上,“茫然地等雨停下来”。他为什么“茫然”?担心雨下得太大太久?显然不是。
当时京城一片萧条,家将已被多年老主人辞退了。作者解释得很清楚:
“说是这家将在避雨,可是雨停之后,他也想不出要上哪里去。”“所以家将的避雨,说正确一点,便是‘被雨淋湿的家将,正无路可走’。”家将“无路可走”,并非被雨逼的,“明天的日子怎样过”才是根本原因。所以,他要在“无办法中求办法”,而要“在无办法中求办法”,只有“不择手段”。而“倘若不择手段”应该怎么办?“家将反复想了多次,最后便跑到这儿来了。”直到这时,家将来罗生门“避雨”的目的才算明了:原来这厮要“走当强盗的路”。当然,这个时候,他的强盗之路还停留在“倘若”的阶段——
“可是这‘倘若’,想来想去结果还是一个‘倘若’,原来家将既决定不抉手段,又加上了一个‘倘若’,对于以后要干的‘走当强盗的路’,当然是提不起积极肯定的勇气了。”家将已失业四五天,几天下来,沉睡在内心的强盗意识渐渐苏醒,而现在,雨正好给了他一个借口,使其可以跑到罗生门寻找机会。当然,这时的家将的还是消极的、犹豫的,至于他会“打了一个大喷嚏,大模大样地站起来”,不过是刻意摆出的一副坦荡荡样子,不过是装腔作势罢了——几个“大”字其实正暴露他内心的卑琐和怯意。有一种译本在这里以“慵懒”取代了“大模大样”,两种译法似乎相去甚远,不知哪个更为确切。单从“慵懒”看,似乎只显示了一种表面现象,难道家将来罗生门只是为了避避雨,只是为了安安静静地睡一觉?显然不是。但是既来到罗生门,家将总还是不甘心,所以他作出在此过夜的打算,上楼了。
“楼上即使有人,也不过是些死人。”家将既然这样判断,为什么还那么留意腰间的刀,不让它脱鞘出来?可见家将是害怕弄出动静,否则,这个穿着草鞋的人,就不用“像猫儿似的缩着身体,憋着呼吸窥探上面的光景”。在另一译本中,这句话译为“像猫一般蜷缩着身子,摒息地窥视着楼上状况”,比较起来,“蜷缩、摒息、窥视”显然不如“缩着、憋着、窥探”具有动感,“缩着身子”与前文“大模大样”对应,家将开始露出真正的“小”了,而“憋着呼吸”比“摒息”要传神得多,想想那家将也憋得怪难受的,还得鬼鬼祟祟地往“窥探”。看来家将确实心怀鬼胎,否则他怎么会这样走近那些“死人”?在我看来,家将不过是在试探着寻找同类的气味而已。
果然,家将上楼后,首先遭遇到的便是强烈的尸臭,这让他本能地掩住了鼻子。紧接着,家将先后产生了三种心理/生理的交互感应:
家将发现尸首堆里会蹲着一个老婆子,立刻被一种强烈的情感夺去了嗅觉,对他来说,腐尸的臭味暂时闻不到了,因为他全部注意力都投到老婆子身上了;看到老婆子在窥探一具女尸的脸,家将既恐怖又好奇,因此一阵激动,结果连呼吸也忘了;看着老婆子一根一根地拔下女尸的头发,家将的恐怖又一点点消失,转而怒气一点点上升——对一切罪恶的反感愈来愈强烈,所谓“恶劣之心”(译作“憎恨邪恶的感情”似更明确)如松明般烘烘地冒出火来。
罗生门位于朱雀大道南端,可以说是京都的门户了。芥川让他的故事这儿上演,就等于扼住了日本国的咽喉,让它翻翻白眼,让它露出丑态。《罗生门》就是这样一部简短的强盗心史,芥川以细腻的笔法画出了一个强盗的蜕变过程,我们由此可以看到:人性中的恶一点点上升,最终取代了最初的犹疑。
时间很短:某日傍晚。
地点很小:罗生门内。
人物很少:家将和老太婆。
情节很简单:家将在罗生门“避雨”,发现一拔取死人头发谋生的老太婆,便也来了“勇气”,剥夺了她的衣服扬长而去。
“避雨”是整个故事的前提,也是整个故事的支点。
小说第一句就从“避雨”切入:
“某日傍晚,有一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但是作者接着就说,罗生门虽为交通要道,却因连年天灾荒凉不堪,成了狐狸和强盗的窝点,甚至成了抛弃无主尸体的地方。“所以一到夕阳西下,气象阴森,谁也不上这里来了。”也就是说,即使下雨天,肯到罗生门来避雨的,也只有家将一个人。这家将穿的是洗旧了的宝蓝袄,右颊还有一个大肿疱——这样一个落破的人,坐在罗生门的台阶上,“茫然地等雨停下来”。他为什么“茫然”?担心雨下得太大太久?显然不是。
当时京城一片萧条,家将已被多年老主人辞退了。作者解释得很清楚:
“说是这家将在避雨,可是雨停之后,他也想不出要上哪里去。”“所以家将的避雨,说正确一点,便是‘被雨淋湿的家将,正无路可走’。”家将“无路可走”,并非被雨逼的,“明天的日子怎样过”才是根本原因。所以,他要在“无办法中求办法”,而要“在无办法中求办法”,只有“不择手段”。而“倘若不择手段”应该怎么办?“家将反复想了多次,最后便跑到这儿来了。”直到这时,家将来罗生门“避雨”的目的才算明了:原来这厮要“走当强盗的路”。当然,这个时候,他的强盗之路还停留在“倘若”的阶段——
“可是这‘倘若’,想来想去结果还是一个‘倘若’,原来家将既决定不抉手段,又加上了一个‘倘若’,对于以后要干的‘走当强盗的路’,当然是提不起积极肯定的勇气了。”家将已失业四五天,几天下来,沉睡在内心的强盗意识渐渐苏醒,而现在,雨正好给了他一个借口,使其可以跑到罗生门寻找机会。当然,这时的家将的还是消极的、犹豫的,至于他会“打了一个大喷嚏,大模大样地站起来”,不过是刻意摆出的一副坦荡荡样子,不过是装腔作势罢了——几个“大”字其实正暴露他内心的卑琐和怯意。有一种译本在这里以“慵懒”取代了“大模大样”,两种译法似乎相去甚远,不知哪个更为确切。单从“慵懒”看,似乎只显示了一种表面现象,难道家将来罗生门只是为了避避雨,只是为了安安静静地睡一觉?显然不是。但是既来到罗生门,家将总还是不甘心,所以他作出在此过夜的打算,上楼了。
“楼上即使有人,也不过是些死人。”家将既然这样判断,为什么还那么留意腰间的刀,不让它脱鞘出来?可见家将是害怕弄出动静,否则,这个穿着草鞋的人,就不用“像猫儿似的缩着身体,憋着呼吸窥探上面的光景”。在另一译本中,这句话译为“像猫一般蜷缩着身子,摒息地窥视着楼上状况”,比较起来,“蜷缩、摒息、窥视”显然不如“缩着、憋着、窥探”具有动感,“缩着身子”与前文“大模大样”对应,家将开始露出真正的“小”了,而“憋着呼吸”比“摒息”要传神得多,想想那家将也憋得怪难受的,还得鬼鬼祟祟地往“窥探”。看来家将确实心怀鬼胎,否则他怎么会这样走近那些“死人”?在我看来,家将不过是在试探着寻找同类的气味而已。
果然,家将上楼后,首先遭遇到的便是强烈的尸臭,这让他本能地掩住了鼻子。紧接着,家将先后产生了三种心理/生理的交互感应:
家将发现尸首堆里会蹲着一个老婆子,立刻被一种强烈的情感夺去了嗅觉,对他来说,腐尸的臭味暂时闻不到了,因为他全部注意力都投到老婆子身上了;看到老婆子在窥探一具女尸的脸,家将既恐怖又好奇,因此一阵激动,结果连呼吸也忘了;看着老婆子一根一根地拔下女尸的头发,家将的恐怖又一点点消失,转而怒气一点点上升——对一切罪恶的反感愈来愈强烈,所谓“恶劣之心”(译作“憎恨邪恶的感情”似更明确)如松明般烘烘地冒出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