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是一种美德;“孔融让梨我不让”是一种真实。应该说,都是可以的。从道德的角度出发,我们提倡让梨,提供谦让,这是人和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基础。如果为了一只梨都要争得死去活来,那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太紧张了。然而,“梨”无疑是一种诱惑,不让甚至争取,都是人的正常心理。对此,我们是不该将其简单地判断为错的。
“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这道题目本没有答案。你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只要真实地写下你的想法即算是对的。如果换成“你应该怎么做?”那就是该写成“让梨”。因为毕竟让梨是一种传统的美德。老师也该如此教育学生。值得关注的是这位学生在现实中,是一位懂得谦让的孩子,他之所以这么回答,是因为经过了思考。觉得4岁的孔融不会这样做。这么小的孩子能够有如此的思考,值得赞赏。其实,面对孩子这么回答,老师不该是简单地打错,而应该找孩子谈谈心,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在懂得孩子的真实想法之后,对于其身上散发出来的质疑精神,要大加褒奖,如此,才会使学生养成不怕权威、独立创新的精神。
“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这道题目本没有答案。你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只要真实地写下你的想法即算是对的。如果换成“你应该怎么做?”那就是该写成“让梨”。因为毕竟让梨是一种传统的美德。老师也该如此教育学生。值得关注的是这位学生在现实中,是一位懂得谦让的孩子,他之所以这么回答,是因为经过了思考。觉得4岁的孔融不会这样做。这么小的孩子能够有如此的思考,值得赞赏。其实,面对孩子这么回答,老师不该是简单地打错,而应该找孩子谈谈心,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在懂得孩子的真实想法之后,对于其身上散发出来的质疑精神,要大加褒奖,如此,才会使学生养成不怕权威、独立创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