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狄仁杰的陵墓就在北邙,位于一个叫梁周寺村的地方。
梁周寺村,位于孟津县会盟镇,因梁周寺而名。梁周寺原是则天女皇赏赐狄仁杰的宅子,狄公死后,唐中宗时期,后人舍宅建寺,用以追远。唐及后,梁周寺与白马寺、负图寺并列,在洛阳同享盛名。解放后,寺内仍保留有山门、厢房、偏殿及大雄宝殿,文革期间几乎尽毁。现在,梁周寺已如山野小庙,仅存残殿二间,无围无栏,任人凭吊。寺内之物,被偷被毁,几近完毕,现只剩得经幢一个,存于村内一民宅。经幢为大宋嘉佑六年所制,高约一米五六,上有梵汉两文。寺内所剩残殿,还有些许晚清风骨,底部尚好,上为新修,如今已无威无仪,独立矿野。
今天,寺内还有师父一个,法名月身。听他说,在寺的西南不远处便是狄公之墓,在文革期间被平。如今白马寺的狄公之墓,并非真冢,此处才是。说到这里,想想狄公之神奇故事,让人可叹。
狄仁杰,贞观四年,生于洛阳之北的河阳。科举及第后,累迁至大理丞,在此期间,他洗冤除恶,屡破奇案,成就威名。为官期间,他敢直言犯谏,被高宗称为“真大丈夫矣!”。天授二年,狄仁杰被则天女皇委以宰相。高处不胜寒。在做宰相期间,他被武承嗣所陷,被诬谋反,后经其奇迹迂回,得以洗冤。在则天女皇立太子之时,他从母子亲情等处以利害说服,为李唐之祚的延续起到了莫大作用,为后人所赞。狄仁杰,举荐任能,张柬之等一批大臣正是在他的大力举荐下,才得以重用。
狄公一生,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勤政惠民,举荐任能,为朝野所重,称之国老。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病故,朝堂皆肃,武则天泣言“朝堂空也”。
今日,梁周寺居于偏僻一隅,朱颜已褪,恢弘尽失,但不变的是,这里仍有一片清平,与狄公相伴,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