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吧里没看到,一时手痒,打出来,跟没买到的亲们共享
吴秀波,文质儒雅,人如其名。他有一股沉静的气场,再聒噪杂乱的环境,都无法扰乱侵袭。他从片场赶来,夜戏,双眼通红,笑容温度丝毫不减。与很多的“腕儿”不同,他说自己只是个“戏子”。戏是所有,名如浮云。
吴秀波 时间旅行者。
·采访者手记
2009年,我第一次见到吴秀波,他还不是人人都爱的“刘新杰”。举手投足间的不羁与落拓,已甚迷人。
两年前,他讲述过一个梦境:一个特别深的黑洞,人只能靠双手死死扒住洞口,“所有认识的人都在往下推我,使劲推我,我说我要上去”,手指却渐渐酸痛、渐渐松驰。二十多岁时,他总做类似的梦,关于手指的梦,萦绕着挥之不去的无力感。再见面,我问他:“还有过那样的梦境吗?”他摇摇头:“最近很少做梦了。”
《黎明之前》播完,吴秀波的生活就被按下快进键,睡眠都已成奢侈,更况做梦。戏剧之外,更多地在颁奖典礼与活动现场看见他,潇洒光鲜,两鬓不知何时染了白色。纵使身处镁光灯与炽热目光下,那份谦逊的态度一如往昔。任谁与他对话都不自觉降低音量、放慢语速。
这是种魔力,静到连时间流经他身旁,亦蹑手蹑脚。
对他来说,1968不是出生年份,只是个数字。
·有些事,心里明明是抗拒的,却又清楚它是必须要做的。这就是一种附加,是你为了能做喜欢的事情,不得不去完成或连带着承担的。
·有一次我刚上飞机,空姐去拿饮料,我就睡着了。梦见空姐递上饮料,我喝了一口之后,飞机突然故障,颠簸着急速下降,贴着活动房的蓝色屋顶飞,无限接近地面。我一下子就醒了。醒了发现,人还在飞机上,可是梦特别真实。
·事情多了,时间少了。找上门来的不一定都是喜欢做的,但也不是都能推掉。我会跟他们说,少接点这样那样的事情。可有时候,他们也没办法。那么就去,只要去就做好。
·大概因为总是不在家,我对孩子会有一种宠溺和允许。我不对他们做任何要求,他们是他们自己。他们有权利决定未来,只要善良正直,我不做更多期待。
·小儿子与我更相似,那些并非常规定义的优点,比如他不是那么嘴甜的孩子,也不会“自来熟”,他有羞怯和害怕,在我看来,统统都非常珍贵。
·常听到别人说“这人真二”,说这话的人才“二”。“二”是什么?是生死天地、是得失,你说,谁能逃得出这个“二”。我们都生活在“二”之间。
·答案究竟是什么?谁都无法作答。任何解读都在“二”之间,你说不,我可以给一个答案。那么好,你试试看,你要的并不是答案,而是自己的欲望,你是为了欲望而找答案。
·如果所有事情都能仰仗信仰解决,我倒觉得好办了。我并不认同什么年代需要什么信仰。
·的确,时间会改变很多东西,但总有一些是不应也不会随之更改的。如果什么都变了,那么人就会慌,会不知道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概念去等待最终的那一天。
·向死而生也是一种信仰,《赵氏孤儿》里的程婴或许就是这样。古代人的那份执拗和坚持,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但放在过去的时间里,就完全合理,就是普世真理。
·人特别有意思,就是人总不能相信特别真实的答案,或者不去想这个真实的答案。
·如果你生下来的时候,就告诉你,准确答案就是早晚有一天会死,不用想这一生该成什么样了。但你真的会这样放任地无所事事么?并不见得,你还是会想着改变,想着折腾。
·面具做得再真,也还是假的,就像你再用力也还是会有自己的影子跑出来。
·不管怎么去设计角色,作为演员,当时的生存状态还是会或多或少地流露出来。犹豫也好、沉默也好,甚至调皮和揶揄,都是那里的我身上真实存在的。
·曾经一度在五六年间,我觉得我的生命就是为了演戏而活的,所以我在戏里就是玩命。好多演员和我拍完戏说:“你在拿命演戏吧。”
·其实心里特清楚,说穿了,你就是个戏子,这些都是假的。一个真实活着的人,能够对一件假的事儿保持一辈子的乐趣,那么这个人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
·每个演员都有杂念,所有这些让你无法专注的杂念都源于生活与人性。想要做好,需要改变的是那颗心。
“众人聚焦的那些“大器晚成”、“四十岁之前的蹉跎”,被他轻轻拂去,不着墨也不追究。生活不是别人口中的成与败,他享受生活给予的,享受过去经历的,至于未来,也可从容面对。时间旅行者,或可这样称呼他。一路徐缓,未曾染上风霜,他不属于任何一个时代,他只是穿行其间,无关目的地,他要的姿势就是行走”
吴秀波,文质儒雅,人如其名。他有一股沉静的气场,再聒噪杂乱的环境,都无法扰乱侵袭。他从片场赶来,夜戏,双眼通红,笑容温度丝毫不减。与很多的“腕儿”不同,他说自己只是个“戏子”。戏是所有,名如浮云。
吴秀波 时间旅行者。
·采访者手记
2009年,我第一次见到吴秀波,他还不是人人都爱的“刘新杰”。举手投足间的不羁与落拓,已甚迷人。
两年前,他讲述过一个梦境:一个特别深的黑洞,人只能靠双手死死扒住洞口,“所有认识的人都在往下推我,使劲推我,我说我要上去”,手指却渐渐酸痛、渐渐松驰。二十多岁时,他总做类似的梦,关于手指的梦,萦绕着挥之不去的无力感。再见面,我问他:“还有过那样的梦境吗?”他摇摇头:“最近很少做梦了。”
《黎明之前》播完,吴秀波的生活就被按下快进键,睡眠都已成奢侈,更况做梦。戏剧之外,更多地在颁奖典礼与活动现场看见他,潇洒光鲜,两鬓不知何时染了白色。纵使身处镁光灯与炽热目光下,那份谦逊的态度一如往昔。任谁与他对话都不自觉降低音量、放慢语速。
这是种魔力,静到连时间流经他身旁,亦蹑手蹑脚。
对他来说,1968不是出生年份,只是个数字。
·有些事,心里明明是抗拒的,却又清楚它是必须要做的。这就是一种附加,是你为了能做喜欢的事情,不得不去完成或连带着承担的。
·有一次我刚上飞机,空姐去拿饮料,我就睡着了。梦见空姐递上饮料,我喝了一口之后,飞机突然故障,颠簸着急速下降,贴着活动房的蓝色屋顶飞,无限接近地面。我一下子就醒了。醒了发现,人还在飞机上,可是梦特别真实。
·事情多了,时间少了。找上门来的不一定都是喜欢做的,但也不是都能推掉。我会跟他们说,少接点这样那样的事情。可有时候,他们也没办法。那么就去,只要去就做好。
·大概因为总是不在家,我对孩子会有一种宠溺和允许。我不对他们做任何要求,他们是他们自己。他们有权利决定未来,只要善良正直,我不做更多期待。
·小儿子与我更相似,那些并非常规定义的优点,比如他不是那么嘴甜的孩子,也不会“自来熟”,他有羞怯和害怕,在我看来,统统都非常珍贵。
·常听到别人说“这人真二”,说这话的人才“二”。“二”是什么?是生死天地、是得失,你说,谁能逃得出这个“二”。我们都生活在“二”之间。
·答案究竟是什么?谁都无法作答。任何解读都在“二”之间,你说不,我可以给一个答案。那么好,你试试看,你要的并不是答案,而是自己的欲望,你是为了欲望而找答案。
·如果所有事情都能仰仗信仰解决,我倒觉得好办了。我并不认同什么年代需要什么信仰。
·的确,时间会改变很多东西,但总有一些是不应也不会随之更改的。如果什么都变了,那么人就会慌,会不知道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概念去等待最终的那一天。
·向死而生也是一种信仰,《赵氏孤儿》里的程婴或许就是这样。古代人的那份执拗和坚持,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但放在过去的时间里,就完全合理,就是普世真理。
·人特别有意思,就是人总不能相信特别真实的答案,或者不去想这个真实的答案。
·如果你生下来的时候,就告诉你,准确答案就是早晚有一天会死,不用想这一生该成什么样了。但你真的会这样放任地无所事事么?并不见得,你还是会想着改变,想着折腾。
·面具做得再真,也还是假的,就像你再用力也还是会有自己的影子跑出来。
·不管怎么去设计角色,作为演员,当时的生存状态还是会或多或少地流露出来。犹豫也好、沉默也好,甚至调皮和揶揄,都是那里的我身上真实存在的。
·曾经一度在五六年间,我觉得我的生命就是为了演戏而活的,所以我在戏里就是玩命。好多演员和我拍完戏说:“你在拿命演戏吧。”
·其实心里特清楚,说穿了,你就是个戏子,这些都是假的。一个真实活着的人,能够对一件假的事儿保持一辈子的乐趣,那么这个人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
·每个演员都有杂念,所有这些让你无法专注的杂念都源于生活与人性。想要做好,需要改变的是那颗心。
“众人聚焦的那些“大器晚成”、“四十岁之前的蹉跎”,被他轻轻拂去,不着墨也不追究。生活不是别人口中的成与败,他享受生活给予的,享受过去经历的,至于未来,也可从容面对。时间旅行者,或可这样称呼他。一路徐缓,未曾染上风霜,他不属于任何一个时代,他只是穿行其间,无关目的地,他要的姿势就是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