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作家:成长的隐痛与孤独 [06年]
★ 文/刘芳 中国新闻周刊
张悦然:我害怕又被卷进商业的漩涡里
和郭敬明获一样,2001年第三届“新概念大赛”一等奖后成名,张悦然与郭并称为“80后”作家中的“金童玉女”。代表作品有《水仙已乘鲤鱼去》《十爱》等。今年7月初,她在博客上,公开对“郭敬明抄袭官司判输不道歉”一事提出质问和反省,被称为“80后”的首次公开“自省”。
2004年暑假,我因为《十爱》和《红鞋》两本书去各地签售,几乎所有的省会城市都走遍了,见了非常多我的读者。他们送我礼物,让我在他们的本子上、衣服上、各种东西上签名,我一下子觉得自己竟然像明星一样。
安排签售的各个书店都会打出吸引人的条幅出来宣传,上面往往写着“美女作家”“青春玉女作家”等类似的称呼。我每次看了心里都会一凛然,我知道那些称号不是我,但是还是顺从地坐在条幅前,毫无反抗。
现在回过头来看,那个暑假我迷失了,因为自己的软弱与幼稚。
我记得那个时候很喜欢用两个矛盾的词来形容自己:“嚣艳”“沉和”。“嚣”其实是一种非常紊乱、非常不确定的状态。
2004年到现在两年的时间,我成长了不少,但我觉得自己成长的时间来得太晚。假如两三年前,我能在出版社一开始提到什么“玉女作家”的时候就坚决把这种名称肃清,我的文学创作可能会更纯粹些。
我觉得2004年到现在这段时间我确实成长很快,有一种爆发的感觉。一是因为我在新加坡读书,跟大陆隔离开来,生活比较单纯,在那里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学生,没有别的人认识,没有让人迷失的追捧。再就是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很认真的写作,任何的商业事件只是把我牵扯进去,但是已经不能进入我心。包括郭敬明对于抄袭官司赔礼不道歉的事件,现在我想说话就敢说话了,不会再考虑我这么说会不会不合适啊之类。没了一些外界力量的束缚,可以比较自由的生活。
有些时候可能我还会悲观,害怕自己现在虽然清醒,但是以后可能又被卷进什么商业漩涡里去。我希望能有力量来帮帮我,但究竟什么是这种力量呢?我看不到。
李傻傻:我先学别的,学完了再回头写东西
曾被评论界称为“少年沈从文”的李傻傻,常被外界称作“实力派”“80后”作家代表,来对应“偶像派”代表人物郭敬明。其长篇小说《红x》文笔老辣,得到许多中生代作家与文学评论者的好评。现为广州某报记者。
2005年,曾有记者问我,国内报道全部醒目地标出“‘80后’中,只有他关注农村、关注农民工。”对此有何想法,我说“这不过就是一句噱头。”现在我仍然这么想,而且我不认为我出名了,即使是,这种名气对我也没有太大影响。
我从2003年开始在一些杂志上发表作品,一开始就没有考虑过出书,所以感觉自己一直与商业离得比较远。这可能是好事,市场对我没什么诱惑。好像什么对我都没诱惑。
这一阵我一直在学习如何工作。这也是为什么从开始创作到现在,我觉得自己的进步并不大的原因——我把精力用来学习别的东西去了,等学完了,再回过头来写东西。
文学书现在也看得少,杂七杂八地看吧。我觉得大家其实不用看多少文学书,以免都觉得自己能写东西。倒不如看些思想、哲学类的书,增加点行动力,少做点白日梦。
以前我比较喜欢五四时期作家、80年代先锋文学及其后的作家作品,像余华、马原的文字,王小波、朱文的主题,以及朱文的气质,对我的创作都产生了影响。
长辈往往喜欢把你拖到他的阵地上去,所以我基本没有主动找过作家前辈寻求帮助,主要靠自己瞎摸索。
★ 文/刘芳 中国新闻周刊
张悦然:我害怕又被卷进商业的漩涡里
和郭敬明获一样,2001年第三届“新概念大赛”一等奖后成名,张悦然与郭并称为“80后”作家中的“金童玉女”。代表作品有《水仙已乘鲤鱼去》《十爱》等。今年7月初,她在博客上,公开对“郭敬明抄袭官司判输不道歉”一事提出质问和反省,被称为“80后”的首次公开“自省”。
2004年暑假,我因为《十爱》和《红鞋》两本书去各地签售,几乎所有的省会城市都走遍了,见了非常多我的读者。他们送我礼物,让我在他们的本子上、衣服上、各种东西上签名,我一下子觉得自己竟然像明星一样。
安排签售的各个书店都会打出吸引人的条幅出来宣传,上面往往写着“美女作家”“青春玉女作家”等类似的称呼。我每次看了心里都会一凛然,我知道那些称号不是我,但是还是顺从地坐在条幅前,毫无反抗。
现在回过头来看,那个暑假我迷失了,因为自己的软弱与幼稚。
我记得那个时候很喜欢用两个矛盾的词来形容自己:“嚣艳”“沉和”。“嚣”其实是一种非常紊乱、非常不确定的状态。
2004年到现在两年的时间,我成长了不少,但我觉得自己成长的时间来得太晚。假如两三年前,我能在出版社一开始提到什么“玉女作家”的时候就坚决把这种名称肃清,我的文学创作可能会更纯粹些。
我觉得2004年到现在这段时间我确实成长很快,有一种爆发的感觉。一是因为我在新加坡读书,跟大陆隔离开来,生活比较单纯,在那里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学生,没有别的人认识,没有让人迷失的追捧。再就是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很认真的写作,任何的商业事件只是把我牵扯进去,但是已经不能进入我心。包括郭敬明对于抄袭官司赔礼不道歉的事件,现在我想说话就敢说话了,不会再考虑我这么说会不会不合适啊之类。没了一些外界力量的束缚,可以比较自由的生活。
有些时候可能我还会悲观,害怕自己现在虽然清醒,但是以后可能又被卷进什么商业漩涡里去。我希望能有力量来帮帮我,但究竟什么是这种力量呢?我看不到。
李傻傻:我先学别的,学完了再回头写东西
曾被评论界称为“少年沈从文”的李傻傻,常被外界称作“实力派”“80后”作家代表,来对应“偶像派”代表人物郭敬明。其长篇小说《红x》文笔老辣,得到许多中生代作家与文学评论者的好评。现为广州某报记者。
2005年,曾有记者问我,国内报道全部醒目地标出“‘80后’中,只有他关注农村、关注农民工。”对此有何想法,我说“这不过就是一句噱头。”现在我仍然这么想,而且我不认为我出名了,即使是,这种名气对我也没有太大影响。
我从2003年开始在一些杂志上发表作品,一开始就没有考虑过出书,所以感觉自己一直与商业离得比较远。这可能是好事,市场对我没什么诱惑。好像什么对我都没诱惑。
这一阵我一直在学习如何工作。这也是为什么从开始创作到现在,我觉得自己的进步并不大的原因——我把精力用来学习别的东西去了,等学完了,再回过头来写东西。
文学书现在也看得少,杂七杂八地看吧。我觉得大家其实不用看多少文学书,以免都觉得自己能写东西。倒不如看些思想、哲学类的书,增加点行动力,少做点白日梦。
以前我比较喜欢五四时期作家、80年代先锋文学及其后的作家作品,像余华、马原的文字,王小波、朱文的主题,以及朱文的气质,对我的创作都产生了影响。
长辈往往喜欢把你拖到他的阵地上去,所以我基本没有主动找过作家前辈寻求帮助,主要靠自己瞎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