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华月梦吧 关注:240贴子:10,725
  • 3回复贴,共1

古人为什么尚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袁仲一说,尚什么色,是以某种色为贵。
良渚黑陶在中国制陶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以其典雅质朴、制作精良、造型优美、妙趣横生而受到古陶瓷爱好者的青睐。
黑陶贯耳壶是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造型为高颈直口,略微向外舒展,腹圆自然凸现,颈肩之间巧妙地配装了两只对称的贯耳,十分显眼,它既起到装饰美观的作用,又可用绳系提水,颈肩连接处有制作的接缝,形成自然的分界线,给人端庄、稳定、实用的印象。外观漆黑光亮,显示黑陶的秀美韵致的风格所在。它不像马家窑彩陶那样以图案与花纹来修饰,更能引人注目。黑陶采用轮制而造,技术娴熟,造型比较匀称,在皿物接合处,辅以用手捏制部分相配合附加上去。我们稍加留意可看到手工的痕迹。贯耳壶表面还留下不少刻痕,考古学家认为这是原始文字符号,我们猜不出先民要表达什么愿望。



1楼2011-04-17 14:52回复
    黑陶原料是粘土,用来制陶原不会是黑色的。先民为避免土坯日晒火烧开裂,有意识地掺和事先经过燃烧炭化的植物茎叶和稻壳作为原料,由于加入了黑色的炭末,烧成的陶器显黑色。黑陶的大量出现,从深层次分析,同崇尚黑色的古代民俗观念有关。史书上记载公元前628年晋文公病故,出葬时秦军乘机攻打晋的友国郑国,郑国得知后作了准备,秦国只好顺势灭了附近小国挥师回朝。晋国得知秦军归途要过晋边界。这时晋军在服丧期间,士卒都穿白色丧服。晋人以为出征穿戴白丧服不吉利,晋襄公下令把白色丧服染成黑色出师,结果大胜,并用黑色丧服安葬了晋文公。这则故事说明古人尚黑的习俗。黑陶的黑色光泽之美是令人心醉的,那种细腻润泽的质感散发沁人、诱人的黑色魅力,正是尚黑的民俗心理与情感的充分体现。
    从色彩学上看,黑色是量度值最小的颜色。中国古人从自身生活经验出发界定“黑”之本色,《说文》“黑,火所熏之色也”。(黑)是一个象形字,表示柴火熏烤之后留下的烟垢的颜色。色彩本身无所谓意义,更没有正与邪、贵与贱的分别,色调虽能引起人的一定程度的生物性反应,但作用于人的更主要的是文化的反应。人们常常基于某种文化观念利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好恶之情,赋予色彩以生命,因而色彩在不同的历史社会与文化环境中有着各自的象征意义。
    


    2楼2011-04-17 14:52
    收起回复
      从考古学与人类学的材料看,在原始居民的观念中,黑色往往具有某种神性的意义,在世界范围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过黑色魔力的崇拜。(参见日人吉田桢吾著《宗教人类学》) 在人的身体上涂抹黑色是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巫术礼仪,它的原始意义是驱邪祈福、是求吉的象征。所以说在抹黑这一民俗行为的原始底蕴中并没有丑化的恶意,它之所以在后世出现转义、成为贬词与主流社会文化观念的变迁具有相当的关系。
      对黑色的崇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在仰韶文化晚期与龙山文化时期曾出现了较大量的黑陶器皿,因此龙山文化又被称为黑陶文化。“抹黑”这一民间传承俗语在其原始底蕴中并没有丑化的恶意,它之所以在后代出现意义的改变、成为贬词与社会文化观念的变迁具有相当关系。
      夏朝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第一个部落国家,它直接继承了尚黑的原始风习,并着意将黑色上升为国家的标准色,将其视为夏朝文化的外部表征之一,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尚黑的服色制度。所谓服色即王者的车马、旌旗、衣服所选择采用的颜色,它是文化意识的礼仪化表现。 夏商周的服色观念与秦汉以后的服色观念有着根本的差别,前者起源于原始部族的民俗传统,后者主要是阴阳五行生克图式支配的产物。夏朝服色不仅能从夏代文化遗存中得到一些证据,而且先秦文献中也有明白的记述,“夏后氏尚黑,大事敛用昏,戎事乘骊,牲用玄”(《礼记·檀弓上》)。夏人以黑色为贵,丧事在昏黑的夜晚进行,征战乘用黑色的战马,祭献用黑色的牺牲。丧事、兵事、祭祀为上古社会的重大事件,在这些神圣的场合,是一定要用本部族最崇尚的色彩。
      


      3楼2011-04-17 14: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