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吧 关注:3,357贴子:68,784
  • 8回复贴,共1

来看多尔衮传世孤品《摄政王日记》! [转载]

收藏回复

  • 61.132.39.*
  试论多尔衮对满族汉化的推动 
   
  在皇太极时期,由于满族内部生产力的发展及辽东地区人民反抗落后的剥削和奴役制度的斗争,使得满洲统治集团内部也有所分化。其中一部分较有远见的统治者,为了加强他们的统治地位,实行了一系列促进汉化的政策,以扩大其政权的社会基础,多尔衮正是这样一个有卓越才能、主张革新、在汉化过程中表现异常突出的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 
  一 
  当清太宗时,满洲社会内部正处于新旧矛盾进一步激化的过程中。因此,我们对多尔衮的一些言行,必须放在这种新旧矛盾的交替中,以及与此相关的明清关系中去考虑。当时,皇太极本人虽然较为开明,为清朝统一东北及蒙古各部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他在辽沈地区仍然坚持“本国衣冠语言不可轻变”的方针,惟恐日后子孙忘旧制,废骑射,以效汉俗。这样,尽管多尔衮得到皇太极的信任,委以重任,但有时也会遭到皇太极及其他皇室成员对他的嫉恨。在这种新旧矛盾斗争中,多尔衮为了顾全大局,有时则不得不忍辱负重,委曲求全。这种作风是其他贵族所不及的。崇德五年冬,他率清军围锦州,旷日持久,粮草极端缺乏。当时明朝守将祖大寿抵抗得很顽强。多尔衮感到局面严重,决定让八旗兵每牛录甲兵3人或5人还家,“修盔甲、器械,牧养马匹”,进行休整,以便一旦明兵来犯,清兵仍可“更番抵御”。当时锦州城外“刍牧全无,已成赤地”,他又命令部队撤至离锦州30里处,以“远移就草”。这些临时措施,本无可非议。但皇太极对此极为愤怒,责令追查原倡议者,要从重处分。多尔衮有口难辩,主动承担全部责任,说:“是倡议者臣也,遣兵归者亦臣也”,自请死罪。多尔衮由亲王被降为郡王,罚银1万两,并夺两牛录户口。及至多尔衮回盛京至议政署时,皇太极还给他难堪,“命逐出之”。 
  多尔衮与清初诸王在作风上还有很多不同,这可以从清兵在进军朝鲜、蒙古及皇位继承、统一中国等问题上,得到证明。崇德二年,多尔衮随皇太极进军朝鲜,攻取江华岛。他所率领的军队纪律较严,“一无所扰”,“戢其军兵,无得杀戮”,允许“还被掳士女”,“使朝鲜国王二子及阁臣、侍郎,善护王妃,并保聚其群臣眷属”。后来他又携同朝鲜世子归盛京,在举止上极为礼貌。《李朝实录》仁祖十五年(1637年)二月曾记一事可证:“戊寅,九王(多尔衮)撤兵还,……上(指朝鲜仁祖)幸昌陵西以送之,驻马于路旁与九王相揖。九王曰:‘远来相送,实切感谢.’上曰:‘不教之儿(指朝鲜世子),今将随往,愿大王指教之。’九王曰:‘世子年岁既加于俺,而观其处事,实非俺之所敢指教。’……‘万里之别,必费心虑,深恐王之致伤也。世子虽往,亦必不久还来,幸勿过虑。师行甚忙,请辞焉。’”相反,其他的八旗兵则纪律较差。据《沈馆录》记载,当多尔衮撤军回盛京后,在朝清军仍“遍满道内,抢掠之患,逾往逾甚”,甚至后来在盛京城外还将俘虏公开买卖,“呼哭盈路”,“惨不忍见”。虽然朝鲜官吏“力言于九王,使之禁断”,但由于八旗内部各自为政得现象严重,“远处军兵,令有所不行”。至于蒙古八旗兵,在朝鲜的纪律更差,“焚掘杀掠,殆尽无遗”。正因为多尔衮在朝鲜比较注意军纪,名声尚好,因此朝鲜国王在这之后,每年都向多尔衮赠送礼物。顺治元年正月,多尔衮曾谓:“朝鲜国王因予取江华岛时全其妻子,不忍负恩,故常以礼物来馈,较诸王独厚。……此等馈赠永行禁止,……著为令。”他还“致书朝鲜国王,晓以不受之故”。后来在顺治七年,多尔衮也说,“我亦有私恩于(朝鲜)国王”,亦指此事。 
  多尔衮率师进军蒙古,同样表现出他的才能。 
  天聪九年(1635年)二月,皇太极派杜尔衮等人为元帅,往攻察哈尔部林丹汗子额尔克孔果尔额哲。四月二十八日,清军迅即抵达额哲所驻之托里图地方。当时天雾昏黑,额哲所部毫无戒备。多尔衮恐其惊动,勒兵不动。事先,多尔衮已知额哲母亲苏泰太后系叶赫贝勒金台什子台吉德勒格尔之女,于是特遣叶赫贝勒金台什之孙南赭及其家族人,会见其姊苏泰太后及额哲本人,作安抚工作,告以多尔衮等贝勒统大兵“来招尔等,秋毫不犯。南赭等急驰至苏泰太后营,呼人出语之曰:‘尔福金苏泰太后亲弟南赭至矣’!可进语福金。苏泰太后闻之大惊,遂令其从者旧叶赫人歏之。还报,苏泰太后痛哭而出,与其弟抱见,遂令其子额哲率众寨桑出迎”。多尔衮等列旗 鸣号画角以进,率额哲拜天毕,与额哲母子相见。多尔衮等议,恐额哲及其群臣生疑,乃与誓告天地。次日额哲设宴相待,多尔衮等人亦设宴答之,各赠雕鞍、裘马等物。于是额哲部下群臣额齐格顾实等率其部民一千户归降。在这次进军中,多尔衮利用族亲的关系,不费一兵一卒,即圆满地解决了察哈尔部的归服问题,随后其他蒙古各部皆降于清,于是“四十万部落,尽摄于东人矣”。后来清朝又与察哈尔部攀亲,大贝勒代善娶察哈尔汗女弟泰松公主,皇太极长子、贝勒豪格娶察哈尔汗伯奇福金,皇太极弟阿巴泰娶察哈尔汗俄尔哲图福金,皇太极又将其第二女马喀塔格格下嫁给额哲,已用联姻和分封的方式,加以笼络,使日后满洲与蒙古的关系更加亲密。 



1楼2006-05-24 11:53回复
    • 61.132.39.*
    史学家孟森对多尔衮的评价 
       孟森,号心史,研究清史的开山鼻祖,下面是他对多尔衮的评价 
       “清之入关创业,为多尔衮一手所为” 
       “清饶天幸,以多尔衮入关成大功......其明达是以听纳正论,然其时能持论者,实无几人,旧人中唯范文程,降臣中唯洪成畴为有见地,而多尔衮皆能虚受其言” 
       “文程之文......,以其暴露清军以往之态度,尚非有成大业之志向,必为后来之所讳言也。以今之前,武力劲矣,招降纳叛之道得矣,惟要结关内人心,殊未留意,所留意者在钞掠,自不能恤人之疾苦,自今乃以救民水火为言,多尔衮深纳之,此为王业之第一步。” 
       “十三日庚午次过河,已知贼陷京师,多尔衮能听受,则天之所以厚清而生此美质也” 
       “固知天聪以前,清国以悍夷自处,绝未有得天下之意识也,崇德改元以后,亦未见若何改观。及此而始自命王者之师,居然大异于蛮夷寇盗。多尔衮于征朝鲜时,在满洲独为温雅得体,固其资质之美,即天之所以启女真生才非意想所及也” 
       “以上见摄政王之所为,皆为文程之所拟也。其尤为清一代永久惠民之政者,则立除明季加派一事,能立起人民乐生之心,而天下已大致定矣。至清一代竟能永行之,以不加赋为祖训,为定制,此则清之自有器量,能收名臣之用者,必其意度亦本与契合可想也。”


    6楼2006-05-24 11:53
    回复
      • 61.132.39.*
      皇太极继承汗位后换旗事件 
         很多人说努而哈赤不可能传位给多尔衮,但朝鲜,日本有相应记载也不是空穴来风,这件事也成了历史之迷了. 
         努尔哈赤生前的八旗旗主大致是这样的 
         
          正黄(45牛录)和镶黄(20牛录):努尔哈赤 
          正白旗(25牛录): 皇太极 
          镶白旗(15牛录):诸英之子杜度 
          正红旗(25牛录):代善 
          镶红旗(26牛录);代善长子岳托 
          正蓝旗(21牛录):莽古尔泰 
          镶蓝旗(33牛录):阿敏 
         
          努尔哈赤晚年将亲统的两黄旗的大部分各授于同母的三个幼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每人15牛录,其余自己统帅做亲军,但他有个明确的指示就是: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多铎领正黄旗,将来自己死后统帅的亲军全给多铎,但另赐一旗给多尔衮.有的史学家认为这等於是明确立多尔衮作继承人的公开宣示.因为这种分配方案使得同母三兄弟的军事力量占有很大的优势,没有一个其他兄弟可以与他们相比,但反之,这也使得努尔哈赤其他的儿子们团结起来抗衡三兄弟. 
         
         努尔哈赤去世前不久已经把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到镶红旗,准备以此旗给多尔衮.但还来不及做安排就去世了.他刚一烟气,几个大儿子们联合起来逼殉了三兄弟的生母大福晋,皇太极继位后乘机夺取了镶白旗,以自己的长子豪格作旗主.但多尔衮保住了所领的15牛录归附于阿济格的正黄旗下.满族以黄色为尊,皇太极就将原来的正黄旗和镶黄旗改旗号为镶白旗和正白旗,而他所领的两白旗就成了两黄旗.这样一来,阿济格领镶白旗,多铎领正白旗,加上努尔哈赤遗留的亲军,成为八旗中实力最强的一旗.而皇太极的两黄旗这时实力最小. 
         
         皇太极这时之所以不杀三兄弟,是因为他们虽然年幼但兵力最强,因为年幼没有太大威胁反而容易掌握笼络,并用来抵制另外三大贝勒.阿济格在三人中军功高脾气最直和莽撞而不易控制,於是皇太极在第二年以他擅自为幼弟说亲为名,废了阿济格的旗主,改由多尔衮领镶白旗. 
         
         以后皇太极采用策略先后废了阿敏和莽古尔泰,以听话的济尔哈朗代替阿敏掌镶蓝旗,莽古尔太暴毙后其同母弟德格勒领正蓝旗,德格勒又离奇暴毙,皇太极发动了莽德姐弟三人谋反案,吞并了正蓝旗,将正蓝旗和正黄旗混编后一分为二,组成新的正蓝和镶黄旗,由自己亲自统帅,从中还分出一部分牛录给豪格壮力,豪格的镶黄旗成了正蓝旗,改动结果还是新的镶黄旗实力最小.为了巩固地位,皇太极在崇德二年找岔子把多尔衮和多铎的两白旗混编,以多尔衮为正白旗旗主,多铎为镶白旗旗主,不过两白旗由於历史的渊源一直比较团结,实力是八旗的第二和第三. 
         
         皇太极死时,他和豪格加起来有117个牛录,是八旗第一大势力,多尔衮三兄弟则有98个牛录,排行第二,老代善的两红旗(其子岳托死,由代善领两红旗)和济尔哈朗的镶蓝旗则有96牛录是八旗的中间力量.从这里大家就可以看到为什么多尔衮不愿意为了皇位硬拼,豪格兵力占优,而且一向勇捍,多尔衮三兄弟虽然人数少些但作战力较强(努尔哈赤的嫡系部队,皇太极换来换去也没有换走太多),但是济尔哈朗倒向豪格,代善虽然态度不明朗,也倾向于豪格多些. 
         
         但是豪格其实没有得到两黄旗和正蓝旗的全力支持,两黄旗有部分大臣亲多尔衮,并且又有些担心豪格继位后把蓝旗换成正黄旗.还有一点,就是后宫并不支持豪格,豪格非后宫五妃所出,而孝端后的意见两黄旗也要买帐.选举关键时刻老滑头代善和胆小鬼济尔哈朗始终态度不明,豪格原指望两人推举他,等来等去等不到,负气离开,给多尔衮抓住时机. 
         
         以后多尔衮打击豪格势力,吞并了正蓝旗,和自己的正白旗混编成新的正白和镶白旗,原来的镶白旗在多铎死后改为正蓝旗由多铎长子多尼领旗.多尔衮死后,其养子多尔博领两白旗.顺治亲政,清算多尔衮,夺其嗣令多尔博归宗,这样正白旗就归了顺治,和两黄旗一起抬为上三旗.镶白旗则还给了豪格的长子. 
      


      7楼2006-05-24 11:54
      回复
        • 61.132.39.*
        》! 回复时间: 2005.11.29 17:47 
         


         多尔衮与顺治 
           孝庄心里最清楚,谁才是他娘俩的贵人。是多尔衮首倡的由福临继位。而不是什么济尔哈朗,也不是代善,更不是豪格。从以上意义上说,顺治的皇位是多尔衮给他的。 
           
           顺治与多尔衮 
           多尔衮死后不到两个月被追罪,全面清算,削爵,擢宗室,籍家产,罢庙享,断其后嗣,掘墓,开棺,鞭尸。 
           当时在北京的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在《鞑靼战纪》中记载说:“顺治帝福临命令毁掉阿玛王(多尔衮)华丽的陵墓,他们把尸体挖出来,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脑袋,暴尸示众,他的雄伟壮丽的陵墓化为尘土。” 
           多尔衮过继多铎的第五个儿子为己子,多尔衮获罪后,顺治命其归宗,即让他认回多铎为父,而让多尔衮死了,都没儿子送终.这也是实情。顺治勒令其归宗,是为着兵权。因为多尔衮掌握白旗,如果多尔衮死后无继承人,白旗就要收归天子掌管,这样收兵权就名正言顺。 
           
           另外,令旨不得去给多尔衮扫墓祭祀,让其不能得享血食,这算是封建时代最为严厉的惩罚了。此后百多年间无人敢论及多尔衮,直到乾隆43年“平反”,命多尔博的五世孙淳颖承继睿亲王爵位。 
           
           至于掘墓鞭尸,这好象是古人的一种流传久远的迷信,认为可以使死人不能转世投胎,没有来生。这件事是在顺治默许下干的。到了顺治十年三月,顺治亲政也有段时日,估计是体会到了当朝处政的艰辛,也尝到了坐拥天下的绝妙滋味,推己及人,想起当年对其亲叔父所做的过份了点,就下了一道诏书,说是睿王当年犯罪自然是他咎由自取,但是其陵墓被平毁也处置太过,因此命内务府重新修葺,殿柱用黑色,由信郡王多尼派人看守。又过了几年,有大臣上书要求为多尔衮恢复名誉,顺治处以流放之罪。 
           
           官书上载,多尔博以及东莪被发往多铎长子、信郡王多尼府中,加以看管。这以后就没有什么记录提到这二人的命运了。不知所终。 
           多尔衮死后不足百日便遭到清算,他的墓地当然要被严重损毁。写靼鞑日记的传教士当时并不在中国而是身在罗马,他对多尔衮死后被鞭尸扬灰的记述并不是亲临其事,而是根据友人的信件。另外汤若望也在他的日记里记载着生前尊荣无比的摄政王死后,他的骨灰被扬弃一说。 
           
           我对鞭尸一说报有怀疑,并不是说顺治还顾念亲情,以他对多尔衮的成见,怎么处置多尔衮的遗体都可以想象的到。但是满人当时还保留着入关前火葬的习俗,所以多尔衮死后和被清算前应该按礼火化,以后他的陵墓被平毁,根据朝鲜的记录,装有骨灰的金棺也被取出换成是陶器,这中间骨灰必有被抛洒,留有其一已经是万幸。 
           
           不管顺治有没有毁多尔衮的尸,他的坟墓是被毁了几次。从这一点看得出两个人的风度天差地别。皇太极对多尔衮有杀母,占位,夺爱(该打个问号,这始终是个谜)之仇,但皇太极的昭陵是多尔衮一手主持修建的,气势非常宏伟,是关外三大陵之首,到顺治八年完工。皇太极对他老子的坟墓也不怎么的,整整十七年也没弄出个样来,是到多尔衮手中才真正完成,福陵的建筑风格独具一格,也是到顺治八年才完工。他还把洪承畴当初被囚禁的三官庙改建成孔庙。看来多尔衮的精力真是过人,一边是九洲干戈,打不完的仗,一边是开国定制,收拾前明的烂摊子,一边大兴土木,修紫禁城,太庙,皇陵,一边还有满汉两头的政治权力斗争。 
           
           电视里说多尔衮打算在永平修城,其实不是,他是打算在喀喇城,就是河北承德,修建别都,因为受不了北京炎热的夏天。(后来康熙在康熙二十年在当地圈建木兰围场,又在四十六年修建了避暑山庄,不知是不是受了多尔衮的影响,还是多尔衮的建筑眼光真不错)。 如果他真的要“谋反”,何必去永平那么麻烦,京城乃至紫禁城的防卫都在他的控制之下,要对顺治不利,就象捏死只蚂蚁一样简单。 
        


        23楼2006-05-24 11:59
        回复
          • 61.132.39.*
             
             多尔衮死后火化葬于北京东面,今天的九王坟处,墓地占地三百亩,顺治亲政后曾对他的坟非公开地多次毁坏,将随葬的金银器物全部取出,以陶瓷瓦罐代替,多尔衮的骨灰很可能在这些毁坟过程中抛洒。所以焚骨扬灰之说是可信的。 
             
             顺治还公开的严禁他的近支亲属前去凭吊祭扫,到一百二十多年后的乾隆三十八年,已经荒芜,乾隆当时虽未替多平反,但说睿王入关前劳未泯,现在坟墓荒芜,其状堪悯,令内务府加以修缮,允许近支亲属祭扫。到四十三年替他平反时,以亲王规格重修墓园,春秋二祭。可见在顺治年间,坟内随葬物已被挖掘殆尽。1943年夏天,睿王的坟墓再次被盗,盗墓者曾将多尔衮陵墓的正坟挖开,只见地宫中摆放一只三尺多高的蓝花坛子,里面放着两节木炭。有记载说当时所见只有一些陶罐之物,当时看管墓地的汪士全向盗墓者解释说:“九王爷身后被论罪,其中的金银圆宝都被掘去,据说坟地遭过九索(挖抄九次)。坛子是骨灰罐,是一个虚惊位(象征性的尸棺)。” 
             
             关于他掉脑袋的说法是谣言 
             正史野史有名的传说是这两种: 
             
             一说是敬谨亲王尼堪,他是努尔哈赤的长子诸英的儿子,受多尔衮的大力提拔,封为理政三王。他于顺治九年十月于衡州中伏身亡,被李定国的部下砍了脑袋,只剩下身体运回京城,满清宗室亲王这样阵亡还是头一次,一时天下震动,有“千金来买大王头”一说,后来据说是用黄金刻个脑袋安上的。 
             
             二说是英亲王阿济格获罪,于顺治八年赐死,但说是暗中处了斩刑,顺治把脑袋给要了去,意思是让他永世不得超生,后人只好安了颗九斤重的金头。50年代,把在通惠河北岸的八王坟打开一看,只有两个银质酒坛型的珐琅罐子,里面装的是骨灰,上盖蟒袍,还有金手镯等饰物若干,估计是有个福晋陪葬的,蟒袍和金器见风即化。 
             
             这么看来,关于多尔衮的说法以讹传讹的可能性很大,鞭尸一说更不可信,连后来死的阿济格都是火化的,那么当时多尔衮也肯定是按满洲旧俗火葬的,骨灰程盛于金棺之中,据说有一尺来厚,随葬品也不少。后来出於顺治授意,几次平毁他的墓葬,将随葬物品取之一空,还将骨灰放到瓦罐里,这样几次折腾,骨灰也抛洒了差不多了。其实人死就一了百了了,尸体都烧成灰了,放在金器瓦罐里还有什么区别,但有人就是不依不饶,也就叫天晓得了,这事情终究有损阴德,顺治早死是不是有这个报应在呢?至於顺治十二年为多尔衮上书要求平反的奏折上说,顺治八年后连续天灾大旱黄河泛滥成灾,说是有千古奇冤不得昭雪,就有点鬼神之说了。 
             
             掘墓鞭尸、焚骨扬灰、不准人去坟上祭扫,这是对死人最严酷的刑罚,好象也是古人的一种流传很久的迷信,目的是使其下辈子不能投胎转世,意思就是要让其永世不得翻身,此后一百多年间,多尔衮这个名字一直噤若寒蝉,无人论及,直到----直到后来乾隆帝偶然看到相关记载,竟然感慨万端,以至唏嘘堕泪,当时感慨说:“想睿王手握兵权,何事而不可为?”还赋诗一首。 才下令内务府修葺位于东直门外的睿亲王墓,准其近支祭扫。并于乾隆四十三年正月颁诏,充分肯定多尔衮在清朝开国时"成一统之业,厥功显著"的重大功绩和对皇帝的忠心,赞其“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疆陲,一切创制规模,皆所经划。寻即奉迎世祖车驾入都,定国开基,以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为多尔衮平反昭雪,复还其睿亲王封号,追谥"忠",配享太庙,其爵位由其子多尔博(多铎第五子)的曾孙淳颖承继,世袭罔替。 
             
             这里有一首乾隆所作的诗,感觉诗作的也不怎么样。 
             流言恐惧似周公 
             公则生前王已终 
             无幸位心真是睿 
             有开基业孰齐忠 
             谥增一字非私惠 
             论定千秋付众同 
             配食袭封推祖泽 
             睦亲淳叙最宗功 
             有意思的是,后来的恭亲王奕忻,他的谥号也是一个“忠”字,这二人是清代亲王中仅有的两个谥号为“忠”的


          24楼2006-05-24 11:59
          回复
            • 61.132.39.*
            西洋传教士对多尔衮的评价 
               罗马卫匡国写的《鞑靼战记》描述的多尔衮 
               他具有超人的谋略和精明,并以勇武和忠实著称,他的聪明才智使得最有学识的中国人(汉人)都敬佩不已。也是在这里,写了顺治对多尔衮的鞭尸等恶行。 
               
               卫氏本人对这位阿玛王是挺欣赏的,现引文如下: 
               
               “。。。这些人都是小皇帝的叔伯,组成一个优秀的集团,不抱有任何野心地拥戴这个孩子治国。 
               
               “在这段叙述中,也许没有什么值得赞美的东西,但当你想到,鞑靼人在七年时间里,征服了如此辽阔的地域,比一支军队七年内能走的路程还要多,这时值得钦佩的” 
               
               “在年幼的皇帝登基的同一天,他把年长的叔叔认作摄政和父亲,用鞑靼语言称他为阿玛王,就是皇父的意思。皇帝把所有的军机事务交给他办理,让他掌握整个统治权,因为他具有超人的谋略和精明,并以勇武和忠实著称。他的聪明才智使最有学识的中国人都钦佩不已,他的公正仁慈赢得平民百姓的爱戴。” 
               
               “1651年初,阿玛王可悲地死去了。这件事掩盖了鞑靼胜利的光辉。阿玛王使鞑靼获得了中国,由於他的贤明公正仁慈和军事才能,鞑靼人和中国人都对他很敬畏。这个当权者的死给朝廷带来很大的麻烦,。。。” 
               
               “但是我肯定,阿玛王之死必然给鞑靼帝国留下后患,使他们产生大混乱。因为他们很难找到一个象阿玛王那样令人敬畏,精通兵法,善於治国的人才。”


            25楼2006-05-24 12:00
            回复
              • 61.132.39.*
              顺治继位之谜——两黄旗到底拥戴的是谁?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1643年9月21日)夜间10点左右,黄台吉在沈阳清宁宫中的东暖阁南炕上端坐而亡。由于他的死非常突然,生前也未指定继承人,并且黄台吉本人的皇位得来也是篡抢来的,不能服众,因此哀悼仪式一结束,一场围绕皇位继承人的斗争就剑拔弩张地拉开了序幕。 
                 
                 皇太极后妃中,地位较高的妃子所生的皇子,只有麟趾宫懿靖大贵妃娜木钟所生第11子(也是最小的一个儿子)博穆博果尔,年三岁。品级低一等级的则有永福宫庄妃所生第九子福临,时年六岁。其余皇子均为身份较低的妃子所出。而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是长子豪格,时年35岁。豪格于1636年四月晋封肃亲王,掌户部事,他手握的军政重权,使他成为一部分大臣瞩望的目标。当时索尼、图赖、螯拜等大臣都倡议立他为君。豪格也积极活动,取得了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支持。而济尔哈朗的地位、资望居于代善之下,济尔哈朗由于非努尔哈赤嫡系,已排除在人选之外。 
                 
                 豪格有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就是睿亲王多尔衮。他虽比豪格小三岁,但在天命、天聪、崇德各时期的政治、军事地位均高于豪格。正当两黄旗紧锣密鼓地策划拥立豪格时,多尔衮所掌握的两白旗的大臣也在积极策划拥立多尔衮为帝。他的同母兄弟英亲王阿济格和豫亲王多铎也是他坚决的支持者。 
                 
                 黄台吉死后第五天,多尔衮曾前往三官庙,召见内大臣索尼(正黄旗)商议册立之事。索尼说“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清史稿》)。当晚,图赖来找索尼,告诉他一定要坚持立皇子。


              27楼2006-05-24 12:01
              回复
                • 222.246.32.*
                顶~~~~~~~~~!!!慢慢看~~~~~~~~~


                28楼2006-05-27 12:38
                回复
                  这篇分析很好。另有一个事想问下楼主,不知道还看得到吗?


                  IP属地:浙江禁言 |29楼2018-10-04 23:08
                  回复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