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
-
0这里的近,是亲近,符合。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即信约符合道义,诺言才可以兑现。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即恭敬要符合礼,才不会招致侮辱。
-
1克己復禮就是道法自然
-
0山东的民间传下来的“仁”解读
-
3《国学经典》绝大多数都是———山东的方言简略语作品。不知道山东的方言语汇的意思。再多的理解都是徒劳。
-
0《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唤醒蛰龙飞起,扫灭魔焰魅火,挥剑斩长鲸。 春满人间世,日照大旗红。 抒慷慨,写鏖战,记长征。 天章云锦,织出革命之豪情。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携卷登山唱,流韵壮东风。 这首词的作者是高亨教授,他在词中高度评价了毛泽东主席诗词的雄奇之美,表达了对毛主席谙熟历史、用兵如神、胸怀天下、笔势如虹的由衷钦佩和崇高赞誉
-
9好心晴三部曲 壹:通明之书 一.歪风邪气 李四说:现在有人说秦桧是人才 ,我该怎么理解? 张三说:秦桧陷害忠良 ,不能算是人,人才更是无稽之谈, 它只能算个***。 岳飞是忠臣良将,在国家危难之际,千古流传的民族英雄 。 假如岳飞没有被秦桧害死,岳飞一定还会带着宋军攻打和消灭金国 。而不是岳飞被秦桧害死 ,宋朝才得以保全。 秦桧害死岳飞的主要原因有俩个,一个它本来就是个遗臭万年的玩意儿,二个它明知道岳飞是个忠臣 ,早晚得把自
-
0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君子:在孔子的思想里,是一个和小人相对的概念,因此也可理解成大写的人。 作为人的有机体,只有高低胖瘦,不说大小,因此这个大,一定是在精神层面标注的。精神层面无非感性和理性,感性和理性和谐统一于高尚的目的为德性,德高者为君子。感觉,是认识外界的最初能力,是人的源动力;理智,是认识自己的能力,是人的制动力;德行,是二者合一后保
-
3
-
0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一个心存“贤”的观念的人才能拥有“贤”的能力,能扭转他偏好外在的从属于感官刺激的习惯,比如美色。于是,他奉事父母,不吝啬自己的能和力;事“君”,能全身心的投入;与朋友交,能言而有信。即使他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教育,我也认为他一定是个善于学习的人。。 注:孔子家语说“贤人,德不逾闲,行中规绳”,贤人是指
-
0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这里主要说了四大人伦的道理,夫妇,父子,君臣,朋友。所以,贤贤易色,说的是夫妇一伦,即择偶能重品德轻姿色。
-
0
-
0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人生而无奈,世间有形万物难依难靠。 人类渺小脆弱无助,最基本的表现是我们不知道我们来自哪里?我们为什么要来?人类对自己的来去皆不能由自。 我们的来去是必然的,可是我们又根本于此无知,所以我们一直在偶然中挣扎,像穷露他方的流浪者,像随风东西的尘沙,貌似自由。 人类对因果一无所知,可是他们又感觉到他们必然离不开因果,因为他们不
-
2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千乘之国,武备上比大国不足,比小国有余,此时摆在第一位的治理方向是“道”:而非“术”,于是要求: 一、统治阶层能够戒于私事、慎于公事,有统一而坚定的信念(价值观)。而最统一和坚定地信念莫过于对共同体(邦国)的信念,它来自于共同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意志。 二、节俭不合理的花费去用于能够凝聚“人心”的事情上。此处节用彼处定多用,这里爱的人不是某一
-
2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首先说明的是:三省不是多次的意思,因为《公治长》二十章明确说过“再,斯可矣”~深入而系统就够了。 忠:由于人世间的契约关系而出现。符合约定关系的付出以及超出约定关系的付出都是“忠”的表现,前一种是指与他者的约定。后一种已经转向了只和自己的约定(忠于自己内心)~基督教称为和上帝的约定;儒教上称为“求仁得仁”;哲学上叫遵循身体和精
-
11•3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巧言令色”者心中缺少“仁”的理念更缺少趋向于仁的言行。 巧言:无质不实曰巧,巧言和佛经里的绮语是一个意思,皆为自己不正或在精神上胁迫诱惑人于不正的语言,它的目的是自利,视他者都是可资利用的工具。 无聊的废话,浮夸的闲扯,不正经的玩笑话等都属于巧言的范围。喋喋不休、强词夺理是它的外在特征,窥伺、迎合是它的内在逻辑,巧言令色也因此容易使相对者心神散乱,达到无形的精神上控制
-
31•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一、学,对于人类精神需求而言不外于两个方向,也可以称为原始因:一是对自身的理解,一是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它们统一于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不满足于现实的结果,我们追寻因、规律、理这部分属于普遍性的知识,我们总在问为什么。 人和自然是矛盾统一体,也就是说在人之中有自然的东西,人能够也一直在改造着自然,然而自然中也包含着人,
-
0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原文最好不做白话翻译,直接读诵更好,这是顺应于美的召唤,也是基于行动的命令! 鲜:鱼羊肉的新鲜,因为很难保鲜所以存留较少,鲜又引申为稀罕,稀罕近于不可能。上者:对自己负有管理责任同时也负有照顾义务的人(上者存在的前提是人人都是社会人,人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独存,人类文明程度越
-
0文字记录,与生活语言
-
8
-
1儒 学
-
1那些逝去的其实一直以各种形式在我们周围存在着,几千年甚至几亿年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们思考的那么一刻。
-
15黎鸣说孔子是中华千古罪人?可否有理?
-
0刚下生就会吃奶,生而知之。 认知文字,——学而知之。 自以为是———到处碰壁,困而知之!
-
3孔子——是将自己的身世续在了叔梁纥的祖谱上的。故称。姓孔,不是他的本姓,是为了自己的家族的平安。发生意外不被灭族!
-
0儒学源头,
-
14
-
0这一年的学习 我觉得打开了我的一个新的世界 我很感谢鲍鹏山老师 很感谢他的论语课 更感谢孔子
-
0最近意识到自己性格上有很多缺陷,希望通过阅读圣人的言论改善一些。想问一下有没有比较推荐的论语解说?最好是有MP3版本可以随时听的。
-
7目前我找到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3-5个人为一组,每个人就《论语》中的一句轮流发表自己的观点,每个人讲3-5分钟,两轮后自由讨论,在一个人发言的过程中其他人只聆听,不评判,不打断,全程训练聆听、欣赏、接纳、感恩、尊重、珍惜的能力,同时还能训练发言人的表达能力,抓重点的能力等等,帮助我们感受经典并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让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深度感受《论语》中的生命境界,让我们能够反复体味,不断
-
14始:开头; 俑:偶像; 后:行为,人的行为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一开始搞偶像崇拜那么人失去了人应该有行为。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个人行为修养是第一孝,注重人的行为规范会惠泽子孙,这样自然有后代的。
-
0说法讲经者如恒沙,得道开悟者无二三。 邪说恶法云涌起,魔披袈裟怎奈何。 寄言诸位修行人,眼如日月辨真伪。 可信赖者无所多,吾推元音老人言。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元音老人文集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8XpuMaryM13nWRBKrcFOow?pwd=1234 提取码:1234 复制这段内容打开「百度网盘APP 即可获取」
-
14
-
0
-
2提升了民众的整体素质。
-
0
-
0
-
0
-
1想想自己要的是什么?是不是很累?利欲熏心,使自己变得心胸狭窄,诡诈多变。理路甚宽,稍游心便觉广大宏朗。让自己大气一点,不那么斤斤计较,神交古人,养浩然之气。人生可以有很多选择,不止一条路。有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眼界更宽了。
-
5
-
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运用知识在适当的时间里做适当的事,这是愉快的,也是符合人的本性的。 学:学习求知而获得的认识与知识, 时:时今时节,一天或一年中的某个时间点, 习:于求知是学习复习,于生活工作是实践是验证。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与志同道合与兴趣追求一样的人生活工作是幸福的。 朋:志同道合共同爱好。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不要因为自己的学识少而感到焦虑与怨恨,这才是君子的气度。但是现在有很多人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