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
-
51《题范雎》 本是区区一草根, 历尽劫难震乾坤。 也想在魏建功业, 可憎须贾小人心。 嫉贤妒能陷忠良, 又使魏齐害残身。 幸遇王稽受重托, 始脱苦海逃西秦。 他乡明月弃沟渠, 狂沙吹尽终见金。 除却四贵归正道, 夺回王权诚辅君。 青山松柏立奇志, 东震六国天下闻。 敢爱敢恨雪大耻, 人间善恶黑白分。 远交近攻明国策, 又拓褒斜连蜀秦。 能令赵括代廉颇, 长平鏖兵谋划深。 战后撤军遭非议, 为保大秦惹战神。 力荐蔡泽担大任, 两袖清
-
56我眼中的范雎 ——《大秦应侯》前言 范雎,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极富争议的人物。不仅其生平事迹和历史评价褒贬不一,就连范雎的姓名本身,也是众说纷纭。主要概括为两大派系:第一个派系认为他的名字应当写作范睢。论据是《史记》本传作范睢(音“虽”,“目字部”),而按《资治通鉴》“周赧王四十五年范睢下……”。胡三省注云:“睢,音虽”。第二个派系认为他的名字应当写作范雎,论据是《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范且(音“居”
-
79
-
72
-
44一提起春秋战国 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就是战国七雄了 那战国七雄的士兵在历史上可能是怎样的形象呢 他们的军服制式都一样吗还是各不相同呢?今天 我就为大家整理一些资料 简略的介绍介绍春秋战国时各国士兵可能的形象与装备 要说战国七雄的话就不得不先说说周朝了 作为我国第二个有文字记载的封建王朝 它的盔甲制式是战国七雄的基础 因为战国七雄在早期不过是周朝的诸侯国 所以他们的盔甲可能和周朝的盔甲大同小异 他们之间的盔甲或许只
-
216
-
2《尧舜纪年考订》 作者:谭晓斌 根据《尚书》、《竹书纪年》和天文方面的信息,我得出禹元年相当于西元前2010年。请注意,此元年是指禹成为天子的元年,也就是夏朝的元年。禹在诸侯位上坐了三十六年、天子位上坐了九年,二者相加,共四十五年。大家可以去看拙文《夏商起始年考订》。 《史记•五帝本纪》云: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
-
52《战国赵襄子至献侯纪年考订》 作者:谭晓斌 在说赵纪年之前,我先说一下魏纪年。自从《竹书纪年》出土后,历代学者依靠它纠正《史记》的错误,取得了很多成绩。《史记》魏文侯在位三十八年、魏武侯在位二十六年、魏惠王在位三十六年、魏襄王在位十六年,但是《竹书纪年》告诉我们,魏文侯在位五十年、魏武侯在位二十六年、魏惠王三十六年没有去世,而是称王改元了,魏襄王的十六年其实是魏惠王的后元十六年。由于魏惠王在称王的当
-
58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爆吧挖坟的 2、恶意人身攻击、地域攻击的 3、ID或昵称、头像,包含恶意攻击、侮辱他人的内容的 4、恶意拉仇恨、挑拨吧友互撕的。 5、恶意水贴,复制垃圾信息的 符合以上任意一条【以1、2、3条最甚】,都可以循环封禁! 请广大吧友遵守,维护贴吧正常交流环境。
-
49说到先秦法家,常见一种笼统地定义,称之为 “管商申韩”,或者至少也是将管商并列,如曹魏时代的刘劭所说:“建法立制,富国强人(兵),是谓法家,管仲商鞅是也。”其实不然,儒家有“儒分为八”,墨家有“墨离为三”,法家也有“三晋法家”和“齐法家”的区别。
-
52
-
120第一个难题是气候的变化和农业技术的进步对楚国不利。 楚国首次出现于历史记载中,是商代末期。那个时候它的位置在今天河南西部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是生活在那里的一个部落。在周灭商的过程中,楚部落参加了周所组建的联盟,因此它的活动开始被周人注意到并且记入史书。 商代末期,西周初期,是一个气候有着明显变化的时期。此前的商代大部分时间里,黄河流域的气候都是比较温暖和湿润的。从甲骨文中可以发现,商
-
120在很多人眼中,这个被项梁拥立,甚至连姓名都鲜有人知的楚怀王/楚义帝,从头到尾就是个傀儡、吉祥物。灭秦战争中,刘邦亲自攻入关中,俘虏末代秦王子婴,项籍在巨鹿大破秦军主力,风头出尽,那么,作为刘邦和项籍二人的君主,楚怀王熊心,真的就是傀儡那么简单吗?
-
72
-
52共和行政的诱因就不多做赘述了,有关共和行政两种说法, 目前教科书式主流说法是周公召公共同主政,另外一种说法是共伯和代行王政。 先说说我对第一种观点的看法,周公召共共同主政这一说法最早的史料记载仅仅是在史记周本纪中,其他史料有此说法的也都是后世资料,其引据的源头只能到史记这里。从这个角度上来看 周公召公共同主政这个说法算是孤证了,按史料辨析的标准属于孤证不立。 我个人也不太倾向于此说法。 但是这个说法最有
-
146
-
179解读商鞅,我首先解读商鞅变法的前奏----‘徙木立信’。 我认为,其实,大多数人民一开始不相信商鞅不是因为他们本身对政府的法令有什么成见,而是因为这个事情感觉比较荒谬,把一根木头从一个城门扛到另外一个城门并没有多大意义,所花的精力也不值得那么大奖赏,商鞅的命令违背了等价交换原则。所以,人们开始的不响应是自然的,也是合情合理的。后来那个扛木头的人却真的得到了巨大奖赏,于是大家开始后悔失去了一个轻松获得暴利
-
217我要说的其实是三个人,秦始皇赵政,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从这三个人的性格特点入手说一说秦到汉的历史。 那么首先从秦开始说起。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了兼并六国的历史大业,东周五百年的大分裂终于统一于秦王朝的铁骑之下。此时秦帝国如日中天,于是秦王赵政创立了皇帝制度,并成为始皇帝。我们看历史知道大凡一个王朝新建立一般都要巩固自己的统治,休养生息,草创制度,所谓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开始新一轮的统治。
-
57
-
100
-
96
-
400
-
24本篇内容转自煮酒论史的鸟山居士,如果侵犯到作者的权益,请给我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删帖。 引 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从逐鹿之战(黄帝和蚩尤那场)以后,中原大地最终由华夏联盟统一。 时光如同滔滔的黄河河水奔腾不息,经历了舜逼尧、禹逼舜,夏朝在大禹的手中建立。 之后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周朝又屹立于中原之顶。 在周朝以前,华夏还没有诸侯这个称号(一说夏朝就有,但并无考证),一般都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的。可周
-
60左传说“君以此兴,必以此亡”,又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排除玄学,这些话可以理解为人一旦凭借什么飞黄腾达便容易借此得意忘形,物极必反,成功也就往往成为败亡的原因。秦昭王一朝的三位重臣白起、魏冉和范雎,他们无一例外没有逃出这个怪圈。
-
157个人意见,欢迎补充!
-
24《史记》自杨恽对外传布,至今已两千多年。历代传写刊刻,版本甚多,但多数亡佚。流传至今的版本,大约有六十余种,现择要略述。
-
76
-
34
-
52三家分晋时,魏国都城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东部领土不过黄河。经过文侯、武侯两代的扩张,到魏罃时魏国的东部领土已据有今河南北部、中部的河内、河南一带,且东部已成为魏国领土的主要部分。公元前361年,庞涓指挥魏军大败秦国。魏罃在西部大胜后,便把眼光转向了中原。中原土地宽广肥沃,人口稠密,再加上东方齐国的兴起向魏国的霸业挑战,为了便于对东部广大地区的统治,同时也加强了对东方诸侯的控制,以抵消齐国在淮、泗
-
22公元前400年,韩虔去世(谥韩景侯),其子韩取(韩烈侯)上台。韩取还年幼,控制不了局面,造成两大权臣纷争的局面。这两大权臣,一个是韩虔的弟弟,韩取的叔父相国韩傀(《史记》称为侠累),一个是严遂,两人相互斗法。韩傀位高权重,而严遂则受到赵烈侯的重用,仗着君主撑腰,他直言不讳地攻击韩傀,至于攻击他什么,史料没有说,我们也不好妄下断论。 两个人争来斗去,最后从磨嘴皮子发展到了拔刀相向。 有一次,严遂在朝上无所顾忌地
-
175这些可都是商君书说的,一切有史可查,有据可靠
-
146
-
28垦令一共二十条法令,我一般称呼第二章为二十条。二十条是商鞅变法的雏形,意向书,后面的内容在此法令基础上深,也可以叫做商鞅变法1.0版,以后慢慢整理,可以得出1.0,2.0,3.0等等的区别。
-
495
-
230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看高清直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