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修行吧
关注: 4 贴子: 117

  • 目录:
  • 文学话题
  • 0
    放下别人的错,解脱自己的心,这个世上最吃亏的,就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世上所有的惊喜和好运,都是你积累的温柔和善良,把身体照顾好,把喜欢的事做好,把重要的人待好,你要的一切都在路上。该忘的忘,该放的放,让心归零微笑前行。
  • 0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05-07日。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时至立夏,万物繁茂。 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因此又称“春尽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
  • 0
    达摩祖师在千圣寺与弟子的对话: 达摩祖师:我即将西返天竺(印度),你们把自己所学的心得说来听听。 徒一: 文字在阐明佛法真谛,不可执著文字,但也不可舍离文字,始能得道受用。 达摩祖师: 你只得到我的皮而已。 徒二: 据我了解,好像庆喜见了阿舍佛国,一见之后便了悟真相,忽然开朗,便不需再见。 达摩祖师: 你所体会的比道副多些,但只能得到我的肉。 徒三: 地水火风皆是空,眼见耳闻鼻嗅舌尝身受也非实有,而我所见却无一
  • 0
    有缘,相聚, 无缘,分散。 缘来,不拒, 缘去,不留。 一切随缘,顺其自然, 看淡释怀,一生心安。 不是所有的缘都能长久, 有的缘,慢慢就没了, 有的缘,走着就散了。 留不住的缘分,就别去强留。 守得住的缘分,就好好珍惜。
  • 0
    一天,我带家人去山顶一座寺庙礼佛。我想,好不容易上了山,如何利用这次机会,好好引导家人学佛?请尊佛像回家设坛供养吧,方便礼佛学佛。 但我的家人则反对道:“拜拜就算了,要请回去可不行。请神容易送神难啊!” 在旁的一位禅师听到我们争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说“你们佛神不分,我看拜了也白拜”。我们顿感困惑,便上前请教禅师何以说“拜了也白拜?” 禅师说:“我且问你,一堆泥土跟一座金山能相提并论吗?”我答:当然不能
  • 0
    白鹿,二十四节气之一,是秋季由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点。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成熟。在季节转化过程中,人们也收获着丰收的喜悦。
  • 0
    小暑,意指天气开始炎热,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我国多地自此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天气也将越来越闷热潮湿。
  • 0
    稍有点佛教知识的人就知道,无论何宗何派,要想成就解脱都离不开修行。离开了修行,无论是念佛、参禅,还是修什么大法都是徒劳的。多部佛经中提到,学佛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要发菩提之心,要勤修戒、定、慧三学,行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如果只参加了皈依的仪式,而不能按照佛陀教戒行持,犹如你只是报了去西方极乐世界的名,而没有学习、实践去极乐世界的方法,这样如何得度呢? 《佛说弥勒上生经》
  • 1
    不要小看仪表 撒播美丽,收获幸福。仪表是一种心情,仪表是一种力量,在自己审视美的同时,让别人欣赏美,这也是一种心灵的修炼。
  • 2
    《墨荷》,‘属大写意风格,墨色酣畅淋漓,墨色从明到暗的层次几乎达到了极致,生辣松动的笔法,营造出一派空灵苍润的鲜活气象。画境中的荷塘,似有阵风吹来,田田的荷叶,顿然随风舞动起来,娇美的荷花与莲蓬,仿佛在莲叶中躲闪着、调皮地捉起了迷藏。而笔意简率、线条劲力的提款,在抒情达意的同时,更巧妙地加强了构图的取势与均衡。
  • 2
    人与人之间, 因为缘分相遇, 因为真心相伴。 能走到一起不容易, 相处时要珍惜, 交往时要用心。 无论哪一种感情, 不管是什么关系, 一切都是相互的。 你怎么待人,人就怎么待你。 你用真心待别人,别人还你真情, 你用心眼对别人,别人还你套路。
  • 0
    大家都熟悉这样一个公案故事:达摩祖师是印度人,得到了佛法真谛后,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南方。得知梁武帝信奉佛教,便与之讨论佛法真谛,无奈当时南方法缘还未成熟,达摩祖师便悄然离开。梁武帝得知深感懊悔,马上派人追赶。达摩走到江边见有人追来,就折了一根芦苇化作一叶扁舟,飘然过江,到了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创建立禅宗,开始了渡生生涯。 这正是佛法“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体现。真正掌握佛法的圣者,必定有超越常人的本
  • 1
    吝啬,顾名思义,即是指那些对钱财贪得无厌而又爱惜过度,过分慳吝刻薄而不愿意做丝毫布施的人。此类人往往为了谋取钱财而不择一切手段,甚至于为了敛财干尽伤天害理的事。他们的财富和所谓的幸福都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吝啬的人是断然不会行布施之事的;即使吝啬的人行布施,他也是不净施,绝不会是悲悯心升起同情众生的布施行为。吝啬的人不是由于不得已绝不行布施,通常他们行布施是迫于无奈或被逼得没有办法才「出此下策
  • 1
    吝啬,顾名思义,即是指那些对钱财贪得无厌而又爱惜过度,过分慳吝刻薄而不愿意做丝毫布施的人。此类人往往为了谋取钱财而不择一切手段,甚至于为了敛财干尽伤天害理的事。他们的财富和所谓的幸福都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吝啬的人是断然不会行布施之事的;即使吝啬的人行布施,他也是不净施,绝不会是悲悯心升起同情众生的布施行为。吝啬的人不是由于不得已绝不行布施,通常他们行布施是迫于无奈或被逼得没有办法才「出此下策
  • 1
    人美在内心,修行在自身。名声、美誉与尊严,来自于一个人的德行,来自于真才实学。 人终其一生,快乐多多,磨难多多,若想做一个有作为、有成就、出类拔萃的人,就必须好好地修行自我,努力地提升自我。 要知道,凡事没有恒常,没有永久。 遇顺境,要静心;遭逆境,要挺过。 当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正处在最高处;当你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正处在最低处。 一个人的修养表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 人人都
  • 1
    面对是非,不想被是非牵着鼻子走,不凡先看轻它,再放下它、不执着它,用古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来勉励自己,使心胸豁达,处事深远。日复一日,自然受用无穷,何乐而不为呢?
  • 2
    当世佛定放生日, 初次随众行放生。 今世同生地球上, 轮回使然虚梦中。 相逢缘是亲骨肉, 佛光普照慈爱生。 殷殷嘱龟今皆忏, 不枉相逢一梦中。
  • 1
    有一位武士向白隐禅师问道:“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 白隐反问:“你乃何人?” 武士答:“我是一名武士。” 白隐听后笑道:“就凭你这粗鲁之人也配向我问道?” 武士勃然大怒,随手抽出佩剑,朝白隐砍去:“看我不宰了你!” 眼看剑就要落在白隐头上,白隐却不慌不忙轻声说道:“此乃地狱。” 武士猛然一惊。然后若有所悟,连忙丢掉佩剑,双手合十。低头跪拜:“多谢师父指点,请原谅我刚才的鲁莽。” 白隐又微笑说道:“此乃天
  • 3
    皈就是以我们的身、口、意三业皈向,依就是依傍、依靠的意思,依靠佛、法、僧三宝学习佛的行为。皈依就比如去学校注册一样。注册了你就是在册生,没皈依去学佛法等于旁听生。 皈依不是皈依哪个人,而是皈依佛、法、僧三宝,也称佛教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十方佛)、皈依法(皈依如来法)、皈依僧(皈依贤圣僧)。 佛宝者,即佛之觉之义。既可自觉,又可觉他,且觉行圆满,是为世之真宝。佛之证境不可思议,三界周遍。皈依于佛时,依信
  • 2
    缘分,只有一次, 遇见,就是天意。 需要好好珍惜, 需要用心维系。 一旦缘分尽了,人就陌路, 一旦缘分散了,人就断了。
  • 0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 0
    军人的手势 一个手势,不问归期。一个转身,奔赴山海。身前任凭黑暗汹涌,身后万物自在生长。
  • 0
    无大悲而云利他为表面利他是什么?总概而言,是指一切有利他人的行为举止精神思识,这些包括言谈,动作,思想,甚至个人习性、脾气等等,只要是对其他的众生有帮助,无论帮助是大是小,都可称为利他之行。因为非真正修行的人,根本没有认识到利他和真修行之间的关系,也并不知道,没有大悲心为基础的利他之行,是俗谛的利生行为;而以大悲心为前提的利他之行,才是真正的菩提心示现,它是胜义的利生之举!因此,修行人的利他行为,
  • 0
    以不信诵经为表面何为以不信诵经为表面呢?不信者,既是不信因果不昧,不信经教,不信佛法殊胜教义,不信佛说;诵经者,即是诵持经文论典;这一意思就是说,如果修行学佛的人本身就不明信因果业报,自己都不相信佛法之科学性、因果之科学性,那么即令他和别人一样,也诵读经文,看佛书论著,他也只是流于形式而实无收益的。不信因果、不信业力果报而修行的人,他们是徒劳而无功德的,反而要招来无量的苦果;那么,就这一点而言,他
  • 0
    什麼叫做因果?因果即是佛法,佛法即為因果。因為佛法包括宇宙间一切有為无為的真谛,释迦佛陀在娑婆世界说法四十九年,说了八万四千法门,总括起來,不离因果二字,也就是佛法。简单的说,宇宙间的一切因果就是佛法。学习佛法主要是要明白因果理趣、学习因果,知道世事无常、轮回痛苦,知道善恶业力、因感果报,因此寻求解脱之道,求证道果,圆满菩提,利益众生。唯有明了一切因果而不被因果所迁,才能了生脱死。所以,因果即是佛
  • 0
    我们的一生就像是一小撮茶叶,而命运就像是冲茶的水,可能是温水也可能是滚水。 如果我们期待泡出一杯好茶,便不该渴望舒适的温水。那些从未经历过苦难和挫折的人,就像是用温水冲泡的茶叶,得到的只能是碌碌无为的一生,轻轻浮于水面,绝不会弥散出真正的滋味。哪怕是上等的好茶,也会在这温水冲泡中,茶香尽敛难以释放。 反观那些曾历经磨难却越挫越勇的人,就像是被沸水冲淋过的茶叶,虽然经历了命运的一次次打击和考验,在风雨
  • 0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 0
    我们修行学佛,修行的时间,是学佛陀的行为,学佛的一言一举一行;而学法是学佛的具体传的一种法,一种本尊的修持之法,凡是一部完整圆满的仪轨法,是带着加行、正行、结行。
  • 0
    心痛的重逢 两年之后(2014年),李微漪和亦风卖掉房子和公司,重返草原,寻找格林。 然而,这一去,却揭开了人类对野生动物残忍猎杀的一幕幕。 九个多月过去了,李微漪没有找到格林,是格林携妻子和女儿出现在小屋附近。 此时的格林,早已成为狼王,成家生子。但格林的3个孩子,却一只一只死在了人类的手中,仅剩一个多次死里逃生的女儿! 最像格林的福仔,为了救腿瘸的妹妹,死在了牛贩子沉重的铁锤之下; 最机灵的双截棍,被囚禁在
  • 0
      一位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      智者笑着望着他说:孩子,我送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少年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别人,这样痛苦就自然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中正一些?智者微微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      少年
  • 0
    重返狼群 李微漪发现之后很是难过,她决定带着格林去寻找狼群。冬日的草原食物稀少,狼群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围猎,才能获得食物。 然而孤人独狼,在荒无人烟的草原,生存都是问题,更何况是寻找神出鬼没的狼群。 第一次寻找狼群,李微漪因为在野外弹尽粮绝,不得不重返藏獒场。休整之后,再次出发。这一次,有了亦风的陪伴,李微漪的内心多了一份坚定。 亦风在草原上的根据点建了一间小屋,和李微漪陪着格林一起等待狼群的集结。 可
  • 0
    重返草原 刚到若尔盖草原的格林,每天被藏獒场的藏獒们欺负,当球一样咬来咬去。 才三个月大的格林,每天浑身是伤。李微漪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但是小小的格林却很机灵,它暗中观察藏獒的弱点,酝酿对策。 每天中午是藏獒的喝水时间,每当工人将水端来的时候,格林就趁机跑过去将藏獒们的水盆打翻。 40℃的烈日下,没水喝的藏獒们渴得抓狂,再也没有力气去追赶格林。而此时的格林,正在自己挖的地洞里悠闲的乘凉呢。 耐不住格林的折
  • 0
    引狼入市 这个发生在草原上的真实故事,把李微漪感动并震惊了! 听牧民说那六只小狼崽被一户牧民带走了,她当场决定找到小狼们。经过三天艰难地寻找之后,李微漪终于找到了那户带走小狼的人家。 可惜,紧赶慢赶,她还是来晚了。六只小狼已经死了五只,仅剩最后一只五天没进食、奄奄一息的小狼崽。 也许是苍天有眼,那只将死的小狼崽,竟被李微漪救活了,还带回了成都的家中。 她瞒着父母将小狼崽放在自己三楼的画室中。家里本来就有
  • 0
    悲壮双亲 女画家李微漪在2010年4月的时候,来到四川若尔盖草原写生,一次在牧民家喝水的时候,偶然听到牧民讲述最近发生的草原狼的故事。 原来,最近草原上的猎物都被猎人绞杀殆尽,初为狼父的公狼为了养家糊口,跑去偷了牧民的羊。 消息被猎人知道后,他们便在附近放下了狼夹子。终于有一天,公狼不幸踩中了夹子。 宁死不屈的公狼为了逃命,活生生将自己的腿咬断,跑了。可惜它最终没能逃远,惨死在猎人的屠刀下,还被剥了狼皮。 发
  • 0
    我不知何为君子,但每件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知何为小人,但每件事好占便宜的便是。 ——李叔同
  • 0
    行善和布施,并不一定都得是解决大问题,改变大环境的大事。哪怕只是一份善意的传递,也足以温暖人心了。
  • 0
    世间最美好的是期待,最难熬的是等待。一个时机如果太轻易得到,就不太容易珍惜,有时反而会擦肩而过。因此学会在等待中成长,在成长中展翅翱翔。
  • 0
    猫和猪是好朋友 一天猫掉进大坑,猪拿来绳子,猫叫猪把绳子扔下来,结果它整捆扔了下去。 猫很郁闷的说:这样扔下来,怎么拉我上去? 猪说:不然怎么做?猫说:你应该拉住一头绳子啊! 猪就跳下去,拿了绳子的一头,说:现在可以了!猫哭了,哭得很幸福;有的人不是很聪明,却值得你终生拥有。
  • 0
    第三十四条,认助邪师恶行是护法修持。有些人的根本师,或者他的师父,已经行邪恶之行,不合佛教法规,作弟子的不但不离开,却反而大力协助这种上师去做这些犯一百二十八条邪恶、错误知见的事情,还认为自己是在护法,这是邪恶见。
  • 0
    第三十三条,认不具戒行的法师仁波且居士,某仁波且、法师或者居士,他没有受过戒,甚至受戒后根本就是一个不守戒的人,这就是空有其外皮的假仁波且、法师或居士。所以,凡是仁波且、法师、居士,必须受过相应的戒,而且如法守戒。
  • 0
    认无菩提心行的神通士,是落入邪恶见。
  • 0
    认有意对根本师打妄语会获受用,这是邪恶知见。
  • 1
    第三十条,认说假话骗众生之师。有的为人之师者说假话来哄骗众生,哄骗弟子,说是善巧方便,有这种行为之师已入邪恶见,认同者也同样是邪恶见。
百度小说人气榜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更多定制特权

吧主申请名人堂,解锁更多会员特权

  • 本吧专属印记
  • 定制名片背景
  • 名人自动顶贴
  • 定制头像边框
收起特权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