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有有单招的吗
-
72
-
0官方公粽号职引科技
-
0
-
3各位学弟,学妹,我是一名老一中毕业生,04年毕业的。对于我们想考一所好大学难度比较大,当地经济不发达。互联网体系也相对落后,对大学的认识也不足。导致很多学生上了大学后,并没有改变命运。面临的是就业问题。社会竞争激烈,教育内卷,作为一名过来人。我想说不管考到了哪里,考上了什么学校。重要的是科学规划好志愿和专业,还有目标城市。此外大学不是放松的地方,而是一个起点,应该做好职业规划,早做准备,这样就不用怕
-
0
-
1有谁认识吗 她还好吗
-
11. 2020年就快过去了。这一年,发生了太多大事。那么将来我们回首这一年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这些大事吗?我觉得肯定不是。 2. 我看过一本名人自传,具体是谁的已经忘了。同一天他的记载是,上午,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下午,我去游泳了,游得不错。关于游泳的记载比世界大战篇幅要大得多,游泳这件事比世界大战对他这一天来说要重要得多。 3. 对,过去这一年,确实有很多全球、全国众人仰望的大事件。但是,大多数人都
-
01. 最近我们在武汉封闭开发跨年演讲。有很多人好奇,说为什么四个小时的演讲稿需要那么多人关起来干那么长时间啊?四五万字的稿子有那么难写吗? 2. 对,如果只是要把那么多内容填满,当然不需要那么大的力气。封闭开发,最主要的任务,是把我们提前准备好的东西,放在各种各样的视角下审视和挑剔。 3. 比如,同样一段话,现场的观众会怎么想?电视机和网络端的观众,在没有那么全神贯注的情况下听到了,会不会产生什么误解?放在大屏
-
01. 在得到知识城邦看到任岚写的一条笔记。一位人力资源行业的资深人事说自己是怎么识别一个人是不是靠谱的。很简单,三条。第一,看这个人在面对一个突如其来的任务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什么。是倾向于行动呢?还是倾向于反抗?有的人的直觉是批判这个任务不合理,有的人是马上找解决方案,那当然后一种人靠谱。 2. 那第二条标准呢?是看这个人用什么态度来对待地位明显不如他的陌生人,比如饭店服务员啊什么的。 3. 第三条标准,是问我
-
01. 这个周五上新,给你推荐的是一门新课,叫《怎样成为高效学习的人》。这门课比较特殊,这是我们的CEO脱不花亲自操刀,给所有终身学习者精心打磨的一门免费课。对,你没有听错,免费课。算是得到给所有用户的一份新年小礼物吧。 2. 这门课,脱不花会从怎么找到学习资源讲起,到怎么制定学习目标,怎么提高学习效率,怎么学以致用,再到怎么让自己的学习过程变得更愉快,一步不落,全方位、系统性地归纳了怎么高效学习的方法。 3. 得到
-
01. 看到一张图片。一家商店在培训圣诞老人。那怎么装扮成一个圣诞老人呢?首先是不要做什么。三条:第一,不能亲吻孩子。毕竟做疫情期间嘛,你懂的。第二,不要过度承诺。比如可以带孩子去北极什么的。第三,不要不耐烦。 2. 那要做的是什么呢?也是三条。第一,永远保持微笑。第二,保持整洁。第三,有意思的来了:要相信你是真的圣诞老人。有了这一条,其他都不是问题。 3. 这个场景,给我们理解教育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角度。教育的使
-
01.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说法,说要相信“复利”的力量。复是重复的复,利是利息的利,就是利滚利啊。这当然没错,复利的力量很惊人。那有人紧接着跟了一句,说你想,每天你要是进步一点点,比如百分之0.1,看起来很小但长期积累起来不得了。这话细究起来就有问题了。 2. 最近我看老喻就说了,未来是不确定的,谁能保证你每天进步一点点?现实情况是,即使你非常努力,但是99%时间里你会感觉一无所获。 3. 比如,某家公司的股票,上市以来回
-
01. 这个周五上新,给你推荐一门新课,汪志谦老师的《MOT体验设计课》。这些年啊,体验设计这个概念特别火,但这门课的前面怎么出现了三个奇怪的英文字母MOT呢?啥叫MOT? 2. 其实啊就是“关键时刻”这个词的英文缩写,指的是那些能决定事情成败的瞬间。对,这门课主张的体验设计,就是主张找到那些真正能影响用户决策的关键时刻,在这些时刻上打造出峰值体验。 3. 汪志谦老师说:“体验设计,其实就是做取舍。”那到底哪些时刻是MOT呢?找
-
1谁知道配货站电话,我用前四后八得车,有知道的告诉我,谢谢
-
01. 这个周五上新,给你推荐我们「得到」里面的最新课程《跟东东枪学创意文案》。你可能会说,我又不是做广告的,我干嘛要学创意文案? 2. 请注意,这里的文案可不是人们通常以为的什么金句、段子、神文案,它其实是以文字为载体的解决方案。比如说,一封求职信、一个PPT、一张生日卡片、一条朋友圈,或者是给自己的公司或者是宝宝取个名字,甚至是一场求婚、一场争吵,都是广义的文案。 3. 这些文案的背后,都是提升说服力、感染力和影
-
01. 话说系统论里面有一个“加尔定律”,它意思是:一个运转正常的复杂系统,总是从一个运转正常的简单系统演化而来。 2. 这里面就有两层意思了。第一,要想拥有一个好的复杂系统,先别着急,先从一个能正常运转的简单系统开始。很多大的互联网公司都这样,它们搞出一个产品,先不忙着用流量去推,先让它跑一会儿。如果发生了自然增长,这就证明它是一个运转正常的简单系统,然后再去发力推广。 3. 但是这加尔定律还有一层意思,就扎心
-
01. 经济学家孟晓苏有一个说法叫“喝啤酒理论”。什么意思呢? 就是当你看到有人坐在那儿喝啤酒,你就得有个判断了,不管他现在神态有多悠闲,他一定会去上厕所的。 2. 那最近不是推出了一个资产证券化方案吗?叫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学名叫REITs。 这孟晓苏是拿这个喝啤酒的场景打个比方,说明中国的金融创新一定会走到这个方向的嘛。 3. 这个方向,孟晓苏他们团队已经呼吁了15年,今年终于落地。咱们暂且不管这个具体的
-
01. 东东枪的书《文案的基本修养》里面讲到一个故事。 有一次,有家公司一批产品卖不出去,库存太大了,老板就急眼了,召集了一批广告人开会讨论咋办。大家都在想,我怎么做个广告,搞个事情,传播一下呢? 2. 结果有位广告创意的前辈在场,他沉吟半晌,说了一句话,说“咱要不降价吧”。东东枪说,当时闻听此言觉得很震撼,而且后来是越想越震撼。 3. 因为在当时的情境下,跟想个广告创意相比,降价可能是一个真正有突破性的创意。 只
-
01. 昨天我向你推荐了“读库”和「得到」电子书的联合会员。其中我提到,“读库”有一个主张,就是“只摆事实不讲道理”。 2. 为啥呢?难道讲个道理,搞个宏大叙事,不是更能感动人心吗? 正好,最近我偶然读到清代孙奇逢的一句诗,叫“学有源泉方入妙,语无烟火始成家”。这两句话都是在说,做学问、说意见要有约束。做学问的约束,是要有源泉。 3. 什么意思呢?就是必须知道这个问题,前人是怎么说的,哪些已经研究过了,哪些是共识,
-
01. 昨天我们发布了一个产品:“读库”和「得到」电子书的联合会员。那具体的介绍你可以去看今天的微信号主文。 我想说的是,这是一个向“读库”品牌致敬的产品。 2. 读库是中国出版业的一个传奇,它有一个强烈的主张,就是“呈现细节,展示趣味,摆事实不讲道理”。 那为了发这个会员产品,读库的创始人六哥还专门给咱们「得到」的用户写了一封信。 3. 其中最让我触动的是这么一段话,他说,我们为什要读故事? 因为“我们就是要看看,
-
01. 最近看到很多公共话题的争论。我自己一般是远离这些争论的,为啥呢?因为不了解事实,所以不敢下判断,更不敢站队。 2. 我不是怕祸从口出,而是怕判断之后、站队之后,让自己的脑子变得固执、变得不清楚。 最近我在刘澜老师的公众号里面看到一个词,叫“负能力”,正负的负。这能力怎么还会分正负呢?这个词是来自于英国诗人约翰·济慈写给他兄弟的一封信。 3. 他说:“一些东西在我的思想中衔接了起来,我恍然大悟。那些功成名就之
-
01. 昨天我们说了“公共讨论”的五个原则。其实,易中天老师有一段话,也说得非常好。他说,做判断,其实是有四种类型我们得分清。 2. 第一种叫真伪判断,也叫事实判断。这个说法是事实吗?这个判断做完了,我们才能往下一个判断走,就是是非判断,对还是不对。是非判断之后呢,才是价值判断。这玩意儿重要吗?最后一种判断类型,叫“道德判断”,就这事我该褒奖它还是谴责它? 3. 请注意,这四个判断的次序是不能错的。而在今天的公共
-
01. 今天我们发布了一份148本的年度书单。这是我们为今年的“4·23世界读书日”也是首届“得到破万卷节”准备的。 2. 你可能觉得奇怪,哪有年度书单要开148本这么多的?一年谁能看得动这么多书呢?对,纸质书确实很难,但是电子书有可能。 现在我自己每天都会在「得到」电子书库里刷上至少10本书。请注意,不是读,而是快速地刷,我发现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读书法。 3. 除了要精读的书之外,也有很多原来根本不会碰的书,现在就进入了我的阅
-
0
-
01.还是前天说到的那本书《警察》。一个美国警察在街头遇到逃课的小孩,你别小看啊,这是青少年犯罪的前奏,那警察该怎么处理呢? 2.有一个警察是这么做的,他不是训斥这孩子,而是温和地跟他说:“我认识你了,我知道你现在应该在学校,而不是在这喝酒。如果再遇到你,你会收到第二次警告。第三次遇到你的时候,我会通知你的父母。” 3.“我知道你觉得被抓起来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但实际上,你以后工作会受到影响,无穷无尽的麻烦
-
11. 2.
-
01.最近我看到一个观点很有意思:甭管是国家还是公司里面的某一级管理者,对他来说最重要、也最难的任务是什么?它说是“重新定义任务”。把他上面老板交下来的任务重新定义一遍。 2.我举个例子,比如当年的美国总统肯尼迪,他面对的任务是带领美国超越苏联,赢得冷战。但问题是,这个任务是他总统的,他没有办法把他变成美国人民可以干的活儿,于是他就需要重新定义任务。 3.肯尼迪的做法是搞了一个阿波罗计划,就是要登月。这个任务
-
01.前两天,职场教练廖舒祺老师在我们「得到」里做直播课。有同学就提问,说我现在在体制内工作,很难受又不敢辞职该怎么办? 2.通常体制内说的就是什么国企员工、公务员什么的。廖老师怎么回答的?什么是体制?所有给你带来安全感,并且阻碍你成长,但你又觉得它不够好的东西,那东西都叫体制。 3.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定义体制,那国企可能是,民企也可能是啊,单位可能是,婚姻也可能是啊。甚至,我觉得所在的环境是体制,而隔壁那个人
-
01.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这次新冠肺炎期间,很多国家的人往往抢购卫生纸。奇怪,抢购口罩、食物、饮水、消毒用品我们都能理解,这卫生纸有啥可抢的?学者们也很纳闷。 2.我看到它们提出了好几种解释。有一种是说,你一进超市,看到的商品卫生纸占的体积最大,几卷就是一大堆,一排货架很容易就抢空了,后来的人一看,误以为别人抢购卫生纸,所以马上也跟进,大家都抢。 3.但是,我更认可另外一种解释,说卫生纸是必需品,也是消耗品,还
-
01.话说海瑞,就是明代的那个大清官海瑞,他当县官的时候判案子,如果原被告双方争来争去,连事实都搞不清楚,那咋办呢?海瑞的办法很简单,他觉得哪一方比较老实,就判谁赢。 2.有个大学生就拿这个事去问清华大学法学院的刘晗老师,说这海瑞不公平啊,判案子嘛,应该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谁看起来老实,这种道德因素怎么能引入法律呢? 3.刘晗老师就反问他,好,假设你现在是那个县官,你用尽了各种办法也不知道两个人争的东
-
01.话说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说话经常不给人留情面。据说有一次,乔布斯问一家商学院的院长,说你们这个商学院是干嘛的呀?院长说,商学院嘛,培养企业家的。乔布斯就问,那哪个企业家是你们培养的啊?院长当然说不出来了。乔布斯就说,哦,那你们已经失败了啊。 2.你看,我们平时不会这么说话,太得罪人了嘛。但是乔布斯这种说话风格,有没有用呢?有。 3.有一个非常好的思维工具,有人把它称之为“虚拟顾问团”。什么意思?就是
-
01.提到迪士尼的电影,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应该是米老鼠唐老鸭动画片,都是给小孩看的。但其实迪士尼拍的电影题材非常丰富,像早年的《海底两万里》,后来的《加勒比海盗》之类的,都挺成人化的。 2.那迪士尼到底是拍电影给大人看还是小孩看的呢?它怎么控制自己的电影特色呢?据说是三条原则:第一,没有脏话。电影里的人物可以生气,甚至气得脸红,但不能骂人。 3.那你说,这是一种委曲求全,走中庸路线吗?真不是。迪士尼其实是在为一
-
01. 来咱们做个思想实验啊:假设有一天,天上掉下来这么一台机器,能吐黄金。每年产量是一定的,也不要任何人工、成本、物料,就这么一直吐啊吐的,白白地为它主人生产黄金。那谁捡到这台机器肯定发财了嘛。 2. 但是如果这个人把这机器卖掉了,那对于买的人来说,这还是个宝贝吗? 假设这台机器每年生产一个亿的黄金,新主人是用20个亿买的。投资回报率粗算下来也就5%,不算高。 3. 这个机器是固定的,没有办法优化。而且世界上所有的黄
-
01. 有一次我听王潇讲课,就是趁早社群的那个“潇洒姐”王潇。她说了一句话,说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应该是“摆脱多巴胺,追逐内啡肽”。 什么意思?多巴胺和内啡肽都是人体内的两种激素,都能够提供快乐。但是产生的机理不一样。 2. 多巴胺是一种奖励机制,也就是说你拿到了你想要的东西,比如吃好吃的,玩游戏,多巴胺就分泌一下,奖励你一下你爽一下。那结果是啥?就是你下次还想要,久而久之就会成瘾,你也搞不清楚这是自己想要,还是
-
16
-
01. 昨天我看到一句很精彩的话,说:当我们做了一个需要不断追加决策的决策时,一切灾难都开始了。而好的决策,应该是消灭决策的。 2. 什么意思?简单说就是,我们做一项决策,就是为了让此后这种事不再需要我们再做决策。 比如,你们单位门口,每次有人要进门都要请示领导,要不要让他进,这对领导来说,就是一个要持续追加决策的决策,那当然就是灾难。 3. 所以,领导要做的是制定一个门岗制度,什么人持什么证可以进,没有证的什么情
-
01. 昨天我们说到朱光潜先生的“三此主义”。陈海贤老师在他的书《了不起的我》里面,还有一个更便于理解的说法,叫“近的思维”。 说白了就是,别想太远,就说眼下、此刻、我自己、近处我该怎么办。 2. 比如,别想着等可以出门之后,我去买个健身卡去健身,把春节长的肉减下来,这个太远了。近的思维是现在就站起来走两步,看电视尽量站着看。 再比如,别想着我要搞个全年的学习计划,这个太远了。近的思维是,现在就打开最想看的书,
-
01. 自从这次疫情开始,我们的同事都在讨论:除了制作和提供相关的免费课程之外,我们还能做点什么?直到前几天,我们听到了一个计划:中国科学院心理所面向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和专业人士,搞了一个心理援助项目。 2. 项目的负责人钱炜老师告诉我们:现在还奋战在一线的人,虽然我们用“英雄”两个字称呼他们,但他们也是普通人啊,他们也有巨大的心理压力啊。 3. 虽然他们暂时还顾不上自己,但是按照经验,从现在开始到疫情解除之后,
-
01. 这两天闭门读书,在俞军老师的一本书里面看到一段话,深受启发。 请问,如果出现了好用的、标准化的工具,那会带来什么结果呢? 2. 最显而易见的结果,当然是做事情更容易了嘛,有好工具了嘛,那除此之外呢? 俞军还有三个判断:第一,只要是好用的、标准化的工具,就一定会高速发展,直到被过度使用,这是要警惕的。 3. 那第二呢,好用的、标准化的工具,看起来是降低了使用者的入门门槛,就像现在人人拿起手机都可以当摄影师了。
-
01. 当年汪精卫政权里面有一个人叫周佛海,他是著名的汉奸。最近我在他的日记里面看到这么一段话。 2. 他说,目前英美俄和德日意两个阵营已经非常明显,但是“谁胜谁败,尚未可知。就中国全体而论,重庆已加入前者(这是指蒋介石了),南京加入后者(这是指汪精卫了),则中国在双方均有关系,所谓脚踏两只船,无论胜败谁属,中国不至于吃亏。” 3. 他中国两面下注,听着是不是有点道理?但是细一想,这不就是地道的汉奸理论嘛。为啥?
-
01.《小王子》这本书里有一句话,说:“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比如,沙漠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在某个地方隐藏了水井。” 2. 哎,这句话有意思。我们通常觉得一件东西很重要,说到底是因为它匮乏啊,比如说,我要是缺钱,那钱就重要,我要是病了,那健康就重要。 但是,当我们置身事外看一个对象的时候,比如说,看一个公司、一个城市,眼花缭乱看到一大堆,但其实我们通常看不到真正的重点。 3. 为啥?不是我们不了解信息,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