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1140页杨书。昭公九年, 臣实司味,二御失官,而君弗命,臣之罪也。公说,彻酒。 杨注:司味者使二御失官,而君不发命以罪之。 分析:杨注中的”之"指谁?司味者?二御?还是哥仨? 若”之"指司味者,那么,句子的顺序必须调换,"臣之罪"要移到二御失官的后面,即: 臣实司味,二御失官,臣之罪也,而君弗命。 这样勉强可通,但和后面"公说"没多大关系,晋平公高兴啥? 若"之'指二御,那么,”臣之罪"这句就没
-
11
-
3桓公二年 师服曰: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cui1)P68 《孟子》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这里,国,就是诸侯国,家就是卿大夫的采邑。 本和末,是个相对概念。上叫末,下叫本。天子叫未,诸侯叫本,诸侯叫末,卿叫本,以此类推。
-
10左传写成时,用了多少片竹简?一枚竹简写30个字,左传18万字,那共要6000枚,一枚竹简一市斤,共6000斤,一辆牛车能装500斤,要用12辆牛车才装下。 要半个房间才能装下,汉牛充栋是写实,不是夸张。 学富五车,也就半部左传。9万字。考虑到古文高度浓缩,接1:4折算成现代汉语。36万字。 我左传看到三分之二了,看来我学富五车不成问题。要是回到春秋时期,做个世子少师,也是有可能的。
-
14君处北海,寡人(楚成王)处南海,唯是风牛马不相及 (楚共王)抚有蛮夷,庵征南海 楚国人见过海吗?为什么《左传》就楚国人海不离口?左丘明见过海吗?
-
2昭公七年,郑国闹鬼,死去7年的伯有良霄回来了,国人惊慌,情绪那是相当不稳定。 子产出场,沉着应对时局,立公孙洩及良止为大夫,事态立即平息。 子大叔佩服之余,忙打听其中奥秘。 子产说:立良止为大夫,伯有就能享受祭祀了,伯有就不会闹了。 子大叔又问:那为什么立公孙洩?他父亲子孔没有闹鬼呀? 子产说:为了国人高兴。子孔生前立身处世无义,依礼死后不配享受祭祀,但是,为了平息这次伯有闹鬼国人恐慌事件,我立了伯有的儿
-
5昭公七年,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 杨注:急趋曰走,示恭敬 分析:《说文解字》走注: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 疾趋就是跑,走就是跑。孔夫子祖上就沿着墙跑?这场面太美。 《说文解字》许慎自己注走:走,趋也。同时,许慎自己注趋:趋,走也。 走和趋同义。在春秋左丘明时代,更是如此。 趋本义是疾行(快步走)(不是跑,) 但趋还表示"小步快走",这种步伐才表示"恭敬"
-
94左传慢慢读
-
28昭公五年,范献子曰:人朝而执之,诱也,讨不以师,而诱以成之,惰也。1103 杨伯峻释惰:怠慢 李梦生释惰:怠惰 分析:惰,这里表达是"不恭敬"之义,杨注是清晰的,准确的。而李梦生释怠惰,就得说道说道了, 基本上,怠就是惰,怠惰是同义词连用,在古汉语中,怠惰表达了多种含义 1)懒2)松懈3)疲惫4)不敬 在现代汉语中,怠惰只保留了"懒"这一个义项,见《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也就是说,李梦生的白文译文
-
2《左传》中,鬼和厉是不同指向的。 鬼是人鬼,祖先鬼,是保护鬼,和神相提并论 僖公五年,鬼神非人实亲,唯德是依。(祖先鬼) 敬鬼神而远之(孔子)(祖先鬼,保护鬼) 厉,或厉鬼,才是指恶鬼 成公十年,晋侯梦大厉(恶鬼) 襄公十七年,重丘人闭门而诟之曰:……尔父为厉。(恶鬼)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 鬼灵精怪
-
7薳子冯夏日穿棉,鲜食而寝(襄公二十一年) 臧武仲言君似鼠,左右跳横(襄公二十三年)
-
2
-
4襄公三十年 子大叔曰:国皆其国也, 笑星李梦生译:国家是所有郑国人的国家。 子大叔表示抗议:你梦生说梦话,郑国是郑伯的国家,不是所有郑国人的国家,现在还是公元前543年,离人民的国家还有2500年之久。 民科译:国卿大夫们皆分担国事(为国分忧)。 子产曰:……非我有成,其在人乎? 笑星李梦生译:只要办成事还不是由于我才办成的,何尝是由于别人呢? 子产说:梦生在说梦话吗?你知道你在说啥吗? 分析:因为这是子产对子大叔的
-
11襄公二十六年。声子将如晋,遇之(伍举)于郑郊,班荆相与食。 杨注:荆是草名,班荆,扯草而铺于地。 不会吧? 民科对照一下李梦生《左传译注》,李梦生果然没让我失望,没抄错 民科默默把《新华字典》打开,荆,落叶灌木,枝条可以编筐,古代可以用来作刑具。这不就是负荆请罪的荆吗? 杨伯峻智者千虑,难免一失。
-
2昭公三年,君子不犯非礼,小人不犯不祥。1074 李梦生译:君子不违犯不合乎礼的事,小人不违犯不吉利的事。 分析:李梦生的白话译文,是经不起现代汉语检视的,现代汉语中,有犯事一词,却没有违事一说,违犯事在现代汉语中就不伦不类。 另外,犯事一词用在这里也是不准确的。何为犯事?做了违法的事被发现,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 李梦生驾驭现代汉语的水平,配得上他对左传的理解水平。哈哈哈 不犯非礼
-
0昭公四年,雷出不震……雷不发而震1084 李梦生译:雷呜不伤害人畜,……雷不作声而震坏东西。 李梦生的译文,显示出他对物理常识的缺失。也显示他对雷和震含义把握不清楚。 基本不存在雷声造成伤害,除非某人得了心脏病被雷声吓坏了。不存在雷声会震坏东西。 分析:雷的本质,是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响声,即雷声,雷声产生的声波对地面的伤害忽略不计。 雷击:打雷时电流通人畜建筑物,造成杀伤和破坏。 注释: 雷,雷声,雷鸣 震,雷击。
-
6城濮之兆,其报在邲。今此行也,其庸有报志。
-
4襄公三十年 子产辞曰:国小而偪,…… 子皮曰:……国无小,小能事大,国乃宽。 杨伯峻引用杜预注释”偪":偪近大国。 杜预,杨伯峻,这条注释是不严谨的,不精确的。 分析:在左传中,讲到大国和小国,不是指具象化的国土面积的大小,而是抽象化的国力的强弱(强大和弱小) 明白了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偪,不是表达地理位置的靠近,而是表达强敌环伺,因此"偪"的精准注释是"威胁""逼威' 子皮就是正确理解了子产
-
1笑星李梦生译文:老年人富有智慧可又糊涂。 看来老年人都有精神病,不发作时智慧,发作时糊涂。 分析:赵孟以前干的不错,现在有点躺平的想法。引起刘定公强烈不满,骂他见不到明年的太阳。 在这语境下,刘定公引用了这个当时的谚语。能成为谚语,说明其中的道理获得广泛认同。 把老理解为老年人,似是而非,不得要领。 老和耄是人生时间轴上的两个重要节点 《说文解字》《国语》,都注明:七十曰老。八十曰耄。 七十岁,人生阅历丰
-
5襄公二十八年,穆叔曰……敬,民之主也,而弃之,何以承守? 笑星李梦生译文:……恭敬,是人民的主体,…… 穆叔表示不明白李梦生在说什么。李梦生知道自己不知道在说什么。 分析:宣公二年,麑退,叹而言曰:(赵宣子)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两处不同的行文方式,表达是同一个意思。 左丘明说:知我者,民科也。
-
2赵孟乃请诸楚曰:……若子之群吏,处不辟污,出不逃难,其何患之有?患之所生,污而不治…… 杨注:污:困难之事 笑星李梦文译污:难以处理之事。(抄杨注没抄错) 杨伯峻这里污注释是不严谨的。 分析:先看看污字在左传其他地方是什么意思: 隐公三年,潢汙行潦之水(停积不流的水) 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污秽,污垢) 成公十四年,婉而成章,尽而不汙(假借为纡,曲折) 左丘明以上取污本义(污秽,污积水) 污在这里,从污秽引申
-
9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最后一节 动作有文,言语有章。 动作有文,这个文,应该如何注释翻译? 动作就是举止,在左传中主要就是脚是不是抬高了,眼光是不是乱转之类。 这和文有何联系?文这里指什么? 把文注释为优雅,古汉语没有这个义项,不合原意。 如何从举止中体现"威仪"?应当是举止有板有眼,合礼。合规。 但文没有礼,规的义项。章倒是有规章规则的义项。 那应该是"动作有章,言语有文"。 附证: 襄公二十五年,言之
-
15襄公三十一年 杨书原文: 子产曰:……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杨注:作威防怨,怨可以急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 分析:杨伯峻这里出现了两处错误,一是遽注释为'急",二是”然犹防川"以句号结束。 岂不遽止这一反问是对"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进行的表态。表达一种戒慎恐惧的态度。然犹防川承接后文。因此要用逗号。 精准注释: 遽:恐惧, 止:语肋,无义。(同"景行行止&quo
-
2襄公三十一年 士文伯让之曰:敝邑……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笑星李梦生译:敝邑……这对于屈尊来存问寡君的诸侯的臣属来说是无可奈何的事…… 士文伯说:笑星说的不错,只要我晋国不尴尬,尴尬的就是使臣。 分析:无若……者何,就是:无奈……,又有什么好办法呢?表达了一种"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这样做"的意思。 民科译:无奈诸侯的臣属屈尊问候寡君,敝邑又有什么办法呢?只好勉为其难修墙啦
-
4襄公三十一年 屈孤庸对曰:民亲而事有序,其天所启也。……有吴国者,必此君之子孙实终之。 笑星李梦生译:……,享有吴国的,最终一定是这位君王的子孙。 屈弧庸说:梦生,你又说梦话啦!你一边说夷昧是君王(享有吴国),一边说夷昧的子孙才"最终"享吴国称君王。你到底几个意思? 分析:精准把握"终"的含义。在《左传》中,一个国家的存续是有期限的,而不是永续长存的。这一点,在《古文观止》名篇《王孙满对楚子》
-
2襄公三十一年 宾至如归,无宁菑患;(杨书原文) 杨注引用杜注:言见遇如此,宁当复有灾患邪?无宁,宁也。 分析,杨书出现一个重大错误,导致这句话无解。这句话的结尾,不能用分号,必须用问号。 理由1 杜注用反问句进行注译,原文却是用分号,这就尴尬了。 理由2 《春秋左传正义》孔颖达的原文就是用问号。 理由3 《古代汉语词典》(张双棣)在词条"无宁"下,收录了这句话作为例证,也是用问号。解释为"难道"。 嗯,完
-
7
-
42隐公八年【經】 八年春,宋公、衛侯遇于垂。 三月,鄭伯使宛來歸祊。庚寅,我入祊(音崩)。 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辛亥,宿男卒。 秋七月庚午,宋公、齊侯、衛侯盟于瓦屋。 八月,葬蔡宣公。 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浮來。 螟。 冬十有二月,無駭卒。 【傳】 八年春,齊侯將平宋、衛(平宋卫于郑也),有會期。宋公以幣請於衛,請先相見,衛侯許之,故遇于犬丘。 鄭伯請釋泰山之祀而
-
58襄31年,宾至如归,无宁菑患,杜预注无宁为宁有,他理解无宁灾患为宁当还有灾患乎?实在太缪。我都不知道无宁怎么和宁有衔接上的。杜预根据上下文意思而,采取意译的方式强行注解,只要句子大意不差,甭顾字面意思,打打个马虎眼就厮混过去了。 其实无宁没那么难于理解,根据字面意思去理解就行,无就是无,否定,无宁灾患也不是什么反问句,就是一否定句。宁字从心,当和心理活动有关,无宁理解为不用担心,不用顾虑,不用纠结。
-
9襄公二十七年 叔向谓赵孟曰:诸侯归晋之德只,非归其尸盟也。子务德,无争先。且诸侯盟,小国固必有尸盟者,楚为晋细,不亦可乎? 分析:尸盟者,主持盟会的人(国),由小国来担任。 争先:争哪个国先歃血,谁先歃血,谁就是盟主 叔向一方面默认楚国先歃血,同时,又要求楚国主持盟会。这样楚国既做了盟主的事(先歃血),又做了小国的事(尸盟)
-
4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
-
0看了三分之二了,看到襄公三十年。用了三个月多几天。看得还是认真的,在书空白处写了不少注释,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中还标出了该字在原文中页码。接下来,会看得慢了,不知何时能看完,但总会看完的。看完昭公部分,就接近尾声了。
-
0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 不管哪家译文,都把讥译为"评论",嗯,看上去很美。 但你要他从先秦古籍中举第二个讥译为"评论"的例证,嗯,他举不出来。 分析:季札对陈风是什么态度?就是"讥",承接陈风,才有接下来的郐风(含曹风)不再”讥"。季札是一个有态度的人。态度,就是季札人设 所以,讥注释为"讥讽",才是精准的。 讥的本义,就是讥讽,左丘明取本义。 你
-
5《昭公五年》叔仲子谓季孙曰:“带受命于子叔孙曰,葬鲜者自西门。”
-
2襄公二十六年子朱怒,抚剑从之。叔向曰:奸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拂衣从之。 分析:气氛高度紧张,一场恶斗马上来临,叔向十分气愤,做了一个"拂衣"动作。这到底是啥动作? 杜预讲是"褰裳"(提起下体的衣裙) 杨伯峻解释为"振衣"振衣是什么动作? 《楚辞》新沐者弹冠,新浴者振衣(抖衣去灰尘,整理衣服) 《古代汉语词典》(张双棣)释拂衣: 1 )撩起衣襟,例句,叔向拂衣从之(晋语八)事同《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
3辟女子,女子曰:“君免乎?”曰:“免矣。”曰:“锐司徒免乎?”曰:“免矣。”曰:“苟君与吾父免矣,可若何!”乃奔。齐侯以...
-
8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面缚# 襄公十八年,州绰弛弓而自后缚之,……殖绰、郭最皆衿甲面缚 《三国志.曹冲救库史》库史惧必死,议谓面缚首罪。
-
2先上有关"致师"的材料 宣公十二年,楚国御者许伯曰:吾闻致师者,御靡旌,摩垒而还。 襄公二十四年,郑国公孙宛射犬,近,不告而驰之。……入垒。 正常情况下,把战车停在敌营的围墙外即可(摩垒),公孙却干脆把战车驱入围墙内(入垒), 公孙有把张骼辅跞送给楚国当人头的小心思吗? 要不是这两人能打,也会落下宋国元帅华元的被俘下场。并且都是因为"吃"惹的祸。 吃饭,真是大事呀,不可不慎,否则就是送人头。 #御者#
-
1先列出材料: 郑国子展曰:国卿,君之贰也,民之主也,不可以苟。P941 (随国)季梁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P84 (宋国)司马子鱼曰:民,神之主也,用人,其谁飨之?P327 (晋国)师旷对曰: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天生民而立之君。P878 综上。地位排列如下:天→君→国卿→民→神(天)。 完美闭环
-
1礼崩乐坏始于信仰的坍塌。 春秋时期,卿大夫们对"天,鬼神、河神”已经不再确信其有。如: 襄公二十年,(陈国)公子黄曰:五年不灭,是无天也 卫国宁惠子曰:犹(如果)有鬼神,吾有馁而已,不来食矣。 卿大夫为什么对天鬼神的信仰不再坚定?就是因为天鬼神离现实生活太近了。动不动对天鬼神发誓。结果应验的少,不应验的多。时间一长,自然会怀疑天鬼神的存在。但也不敢完全否定天鬼神的存在。 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就是这种心
-
1襄公八年 郑国子驷曰:……敬共币帛,以待来者,小国之道也。牺牲玉帛,待于二竟,以待彊者而庇民焉。寇不为害,民不罢病,不亦可乎? 乌克兰的司机表示不信邪,结果悲剧了。 司机见笑于子驷。
-
3公元前550 ,襄公二十三年,陈国。 夏,楚国屈建从陈侯围陈。陈人城,版队而杀人。役人相命,各杀其长,遂杀庆虎、庆寅。
-
6襄公二十二年 郑游眅夺人之妻……其夫攻子明,杀之,以其妻行。……求亡妻者,使复其所。 杨注:失妻者…… 分析:杨伯峻把亡翻译成"失“,是不严谨的。亡有失的意思,如最熟悉成语的"亡羊补牢"。但在这段文字中,亡却是"逃亡"的意思。亡妻者,就是携妻逃亡他乡的人。 以其妻行(带领妻子离开) 这句式在僖公五年也出现过: 宫之奇以其族行(宫之奇带邻族人离开)
-
2襄公二十一年 #与#齐庄公为勇爵,殖绰郭最欲与焉。"与"怎么翻译才精确?
-
6有神降临辛地,这一段大家是怎样理解的呢
-
1襄公十七年 臧坚以杙抉其伤而死 杨伯峻注释:抉,挖也,剔也。 分析:抉的本义是把……挑出来,把……挖出来。如吴子胥"抉其眼",现代汉语仍在使用的"抉择"。 把伤口挖出来。在这里明显不妥。 李梦生《左传译注》翻译为"把伤口弄大"。更是嘴没个把门,满嘴跑火车。 抉其伤,其实就是戳其伤,刺其伤。是一个持续向内发力的动作。 抉这个动词带有方向性,不同语境下,动作发力的方向相反。 回到事发现场,臧坚受辱只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看高清直播、视频!